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人物 >

叶圣陶:“平庸”的“老夫子”? (5)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新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多说没有用,只说几句” 
    抗战胜利所带来的喜悦、宽松和乐观转瞬即逝,“平和谦逊,执节守度”(郭汾阳语)的叶圣陶写过《也算呼吁》、《赠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诸君》等文。他呼吁和平,呼吁民主,渴望真正的言论自由,1945年12月21日,他曾召集出版界同人,就“出版自由议定具体项目若干端”,委托王云五、郭沫若向政协会议转达。然而这些愿望一个接一个幻灭了。 
    1946年6月23日,上海各界举行大规模的反内战示威,推选马叙伦等代表去南京请愿,在下关车站,遭到特务殴打。6月24日的叶圣陶日记载“一些国民党方面报纸记载此事,谓马先生等‘自称人民代表’,‘所谓人民代表’,亦属卑鄙无耻”。(《叶圣陶集》21卷87页)他因此愤然写下《我就是推选他们的一个》──马叙伦先生等并非“自称人民代表”,我就是推选他们的一个。推选他们的都可以站出来说,“我就是推选他们的一个。” 
    我们要争取发表的自由,我们有意见,就得发表。我们要争取委托的自由,我们相信马先生等不负我们的委托,就委托他们。发表跟委托这些事项,难道也要登记,核准,圈定吗?岂有此理!(《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544页) 
    他的好友傅彬然、周予同、王伯祥等也签了名,发表在26日的《文汇报》上,对惯于造谣,惯于瞒和骗的国民党当局不啻是当头一棒。 
    不久,李公朴、闻一多相继在昆明遭到暗杀,消息传来,叶圣陶和无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样悲愤难已,他在7月20日的《民主》40期发表《多说没有用,只说几句》──“暗杀是最卑怯无耻的行为”,“政治暗杀足以招致国家于混乱”,用这一类话对罪恶的制造者说,显然是无用的。……在人民的世纪里,竟容许这种卑劣残暴,灭绝人性的事件在中国发生,这是全中国人的耻辱,也是全人类的耻辱。我要向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控诉,大家要用行动来洗雪这种耻辱。(同上548页) 
    少时只读过《小记十篇》、《多收了三五斗》的人们很难想象这样激昂的文字竟出自老夫子的笔下。面对李、闻等的鲜血,他实在是忍无可忍,出离愤怒了。 
    1947年5月20日,宁、沪、苏、杭十六所大专院校六千多学生到南京游行请愿,遭到军警镇压,二十多名学生受伤。5月21日,消息传到上海时,他主编的188期《中学生》(1947年6月号)“已经排校完毕”,但他“觉得有几句话冲到喉头,非赶紧说出来不可”,立即赶写了《南京事件》一文“补入”。文中除了“向参加游行的大学生致深厚的敬意” ,“向受伤的同学致诚恳的慰问”,他说——历年来大家争取人权的保障,可是始终得不到保障。现在他们流血了,受伤了,他们与北洋军阀时代的学生同其遭遇,这是又一回证明历年来大家的争取太嫌不够,非加上十倍百倍的劲不可。 
    他说:军警不足深责,令人愤慨的是那《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现在社会秩序的确很不安定,的确需要维持。但是维持得从根本上着想,把不安定的因素找出来,去掉它。不从根本上着想,却用压制的手段,不许游行哩,限制请愿哩,那只能说是维持权势的办法,哪里维持得了社会秩序!老实说,学生们嘴里喊出来的,一般人心头念念不忘的,那才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切实办法。这种办法不得实现,任你用什么压制的手段,社会秩序决不会安定的。(同上594页) 
    1948年6月4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对各地中国学生“反对美国对日政策运动”的书面声明。6月18日,他和杨卫玉、周予同、王伯祥等在《大公报》发表《上海若干杂志给司徒雷登的公开信》,公开批评司徒雷登的声明。半个多世纪后,也许我们无法想象当年美国在中国是什么样的地位,给司徒雷登写公开信是需要足够勇气的。 
    在接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面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叶圣陶做到了有所好,有所恶,有所为,有所不为,他真是一点也“不马虎”的。他不仅以这样的态度作文、编书,更是以这样的态度做人、生活的。他的同事、挚友,也是他的亲家夏尊先生说得不错,“他是一个心中热烈而表面冷静默然寡言笑的人”。好在他没有遭到国民党的什么迫害,总算安然无恙地活过了1949年,目睹了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从1919年到1949年,他走过的三十年平凡、朴实的人生历程,他实现了“深入生活的底里”的生命承诺,他50岁时说 过──对于这一层,我现在似乎认识得更明白,愿意在往后的小半截路上加紧补习,补习有没有成效,看我的努力如何。如有成效,该可以再写些,或者说,该可以开头写。不过写不写没有大关系,重要的是加紧补习。(《答复朋友们》,《叶圣陶散文·甲集》418页)因此编书、写作对他而言都不是第一位的,生活才是根本,“深入生活的底里”是一种道义的担当,也是一种生命的方式。(傅国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