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一时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一部《三国演义》,有名有姓的武将就达数百名之多,其中多为倚仗勇武蛮力成为有勇无谋的猛将。这些人在战场上带兵冲杀尚可,倘若没有明君统帅或军师辅佐,往往会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吕布之辈皆难逃此厄运。然而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却由于善于读书而从目不识丁的“吴下阿蒙”成为文武双全的“时代名将”。以他的谦虚好学而成为吴国的栋梁之才,拜将封侯。 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古代就曾经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还有利用冬天、晚上、阴雨天的“三余”读书法和马上、枕上、厕上的“三上”读书法。今人读书之风日益浓厚,国家就把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 读书是充实人生、提升自我、享受生活的过程。当你遇事一筹莫展时,读书可以使你茅塞顿开;当你苦闷惆怅时,读书可以使你心情愉悦;当你感到前途渺茫时,读书可以使你明志前行。然而,时下一些人的读书行为却不敢恭维。有些人上学时勤奋读书,参加工作后就过上了“不读书”生活,靠吃老本为生;有些人爱买不爱看,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有成箱成柜的书,见了人就炫耀,谈起来却说不出所以然来;有些人读了一辈子书,到头来却脑袋空空,依然我是我、书是书,不能为我所用,最终一无所成。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其实,读书就是一个接受知识,认同真理的过程。因为书是学习的依据,是实践躬行的指南。只有端正了读书的心态,才能真正地融入进去,排除外界干扰,潜心读书,苦中作乐,得到圣贤哲人们思想的真谛。 然而,读书不能读“死书”,还要善“疑书”。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生酷爱读史的毛泽东在评价《二十四史》时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他始终把《二十四史》放在身边,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可见,唯有敢于疑书,才能保持独立的思考,才能提出问题,才能跳出前人的思想窠臼,不至于盲从书本而夸夸其谈。只有敢疑,才能在疑问中发现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举步前行。 世间百态,不但要读好有字书,更要善解“无字书”。提到书,人们总会想到白底黑字的书,书还有无字的吗?我国历史学家张舜徽说:“天地间有两种书,有字书和无字书。无字书便是万事万物之理,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许多实际知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说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有字的代表书籍,无字的代表实践。解读无字书中的“读”不是具体的读,而是体验、感悟、总结。因为无字书的内容是十分广博、深奥的,只有在平时多留心、勤细察、善多问、广积累上下功夫,才会有助于我们去深入了解社会和生活,丰富阅历,增强才干。 (晁志伟 陈新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