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志愿服务,问点政策又何妨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冰启
    即将过去的暑假,大学生“三支一扶”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但是有大学老师对我说,有的大学生申请去中西部当志愿者,报名去做“村官”,一看就“目的”不纯。
    他的理由是,这些学生十分关心当志愿者、做“村官”的优惠政策,比如,考研能降分吗?考公务员能享受优惠吗?留在大城市落户加分吗等等,“一听这些问题,就知道他们是冲优惠政策去的,不是好好去当志愿者,更不是准备扎根农村,服务农村。”
    在我接触的教师和大学管理者中,有如此观念的,并不少。似乎学生们一提起利益,就是目的“不纯”。而这种观念,本身就有严重的问题。
    选择去当志愿者、去做村官,少则需一年时间,多则两年,甚至更长。对于这样的选择,大学生如果不分析投入与产出,不问相关的政策,不了解自己可能面对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与政策环境,是十分盲目与缺乏理性的。换言之,老师应欣喜地看到学生询问政策,如果学生不询问政策,而贸然报名,倒是一件很值得警惕的事。
    曾经有一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告诉我,来应聘的学生,不问薪资,对他而言,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选择一项工作,必须分析投入与产出。不分析投入与产出的选择,是不长久,不具有持续性的。
    国家出台政策,就是让大学生了解,并根据政策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评估,即便大学生冲着优惠政策去做村官、去当志愿者,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样的政策是公平地面向每一个人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出选择,然后享受相关政策的优惠。至于学生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之下,做出选择之后,能否把志愿者工作做好,把村官当好,这需要当地政府认真对待志愿者、对待村官,对充分发挥志愿者与村官的作用,进行长远规划。如果在志愿者服务期、村官服务期结束之后,所有志愿者、村官都选择离开,而不是继续留下来工作,这并不能表明他们功利,而是反映相关志愿者工作、村官工作,从根本上缺乏吸引力。
    事实上,把学生关心具体优惠政策认为是“目的不纯”,恰恰表明相关管理者的人力资源观念十分陈旧,只需学生奉献,只顾戴精神的高帽,而不考虑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对学生个体利益以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重视。这直接导致有些事先承诺的政策并没有“落地”,一些地方的志愿者工作与村官工作,没有系统规划。最终影响志愿者计划、村官工程的实施效果,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很难推进。
    前不久,《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了广西天等县一群志愿者的故事,他们是加入国家“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到西部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发挥专长为西部提供智力支援,但是,在天等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机关文秘人员,“扫地、端茶送水和跑腿”,甚至“帮忙洗碗筷、切菜”;他们拿出自己的补贴想搞助学,却惹人非议;他们想凭借优惠政策保障就业,却不知道政策还悬在半空中——当地团委工作人员说,“各地和各高校对西部计划确实重视不够,上头抛下来的政策没人接应,悬在半空中”。今年将就业的34位志愿者里,除4个选调生,3个当老师,2个进企业,1个做村官,还有20余位前途未卜。这些志愿者感觉自己的人生被“撂了荒”。
    我问这位大学教师,如果你去中西部当志愿者、去做村官,你会问政策吗?他看着我,半天没有回答。很多问题,考虑复杂些才有利于事情顺利推进,不是目的“纯”,就可以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