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京津沪的孩子,轻轻松松就能踏进大学校门,而河南的孩子十几年寒窗苦读,却可能与大学无缘?这是因为现行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公。昨天,全国人大代表王刚等向大会递交建议,呼吁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实行真正的高考统招——全国统一试题、统一录取分数线,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公平。(3月11日东方今报)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历来都是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众多代表委员,包括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在苦苦寻求破解这个难题的良方。不过,实行全国统一试题、统一录取分数线,能不能令这个难题迎刃而解?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至少我们应该能意识到,在京津沪这样的中心城市,学生之所以能够轻松地踏进大学校门,决不是高考制度设计本身出了问题,而是高招名额有所侧重所使然。以河南、北京为例,从总人口和考生总数上看,河南要远远高于北京,但每年分配给两地的高招指标,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招生指标,河南又大大低于北京。显然,在高教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一高一低,直接导致北京的学生,要比河南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实行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从表象上看,确实为各地学生搭建了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平台,但由于地域差距的客观存在,让教育基础及教育投入力度比较薄弱的地区的学生,与拥有良好教育资源的发达地区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本身就很不公平。为什么高考录取分数线因地区而不同,主要就是因为各地区经济实力和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如果录取分数线全部统一,就会使中心城市、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更具有竞争优势,更能考上好的学校,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学生非但很难上好大学,甚至连原有的名额指标也有可能会丧失,这反而要加剧部分地区的上学难,产生更为严重的不公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笔者认为,这个改革应该围绕分数是不是高校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高校能不能真正拥有自主招生权等方面去寻求突破口,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我们还是要承认,尽管按地区划定分数线、按地区分配招生名额的做法并不十分完美,但相对于其他的选择来说,却更能实现最基本的公平和效率。当务之急是,高考招生指标要雪中送炭,尽可能地向偏远地区倾斜,而不是锦上添花,重点去照顾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作者:梅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