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招生打假应纳入法制轨道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山东经济学院年年在招生中碰到“假冒伪劣”的生源,该校连续7年来已通过入学后复试的办法,清查出本专科层次假冒新生60多名,其中有个别学生数学考查分数仅得2分,说明此类假冒新生可能连高中也没有读过。
    这几年,各地高校及专科学校都不断曝出假冒学生案例,其造假手腕五花八门,例如:有请枪手代考的,有伪造档案入学的,有把真考生名额顶掉的,有“扩招”名义进来的,有向上不起学的新生购买录取单的等等,不一而足,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基本上背后都是肮脏的金钱交易,而参与造假者,既有教育部门的官员、学校老师,充当枪手的大学生、也有社会上权势人物、学生家长,甚至还有被假冒者本人的参与。
    高教招生中出现假冒事件,廹使学校花费巨大精力、物力进行打假,而且还损害所在大中专学校声誉,一些学校已不堪负担,叫苦不迭,实在已成为一大“公害”。由于假新生清退后,学校便完不成招生任务,而现在教育已实际步入“产业化经营”,因此少招1名新生就损失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据说山东经济学院近4年就“损失”学费数十万元,学校肯定心痛不已。
    由于这几年教育中存在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所以招生秩序混乱的问题已成为痼疾,每年高考一结束,社会上便有许多人“忙碌”起来,有搭“野鸡”招生班子设骗局的,有走后门通路子的,有像前面讲到的制假造假的,以至于国家教育部也要出来表态,提醒考生家长切莫上当云云。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每年都会发生同类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好像也无治理的良策,而上世纪60年代前期那种干干净净的高考招生风气,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了。
    招生中出现假冒伪劣,源于党风、社会风气的不正,只要腐败未根治,社会公平就难以出现,我看这状况改变也难。但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造假的“成本”太低,即一些假冒新生被查出后,最多也就是被清退,而其参与造假的家长、掮客、权势人物等均不会得到什么法律处理,最多就是假学生的家长损失几个“臭钱”而已。当然,现在的问题是,这方面国家根本就没有立过法,处理起来就于法无据,所以,我以为要杜绝高考、中考招生中的造假问题、设骗局扰乱招生“市场”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赶快立法,即完善原有的教育法律法规,或重新制订考试法(考试作弊问题也已成为某些高校的痼疾),对招生中参与制假造假者,凡涉案人均应严惩,包括主动或同意出卖录取学籍的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的所谓“受害者”(被威逼者不在此例),而且应施用重典,决不姑息迁就。而从事招生的教育工作者、主管教育的领导还应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惟有让招生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还人民一个招生的公正、干净、清白。这方面,我们连封建社会也不及,清代对科场舞弊案的处理就很严厉,到了极其残酷的地步。我们当然不必施酷刑,但严刑处理还是应该的,尤其是对知法犯法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些学校对涉案的学生本人过分“爱护”,达到了姑息纵容的程度,例如学校因为怕假冒伪劣学生被清退时“心理承受”不了,竟不敢理直气壮对学生公开批评,这样的“护犊”,实际上是害了学生,也坏了社会是非公德,难道这些假新生自己就没责任?更令人奇怪的是,据说现在某些高校对个别作弊学生也不敢大胆处理,对论文造假者也不当一回事,校风如此,招生中出现假冒伪劣现象,也就难以靠道德力量根除了。
    教育考试、招生的立法,看来是不宜再拖下去了。 (作者:陈云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