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如今已不仅仅是国家民族兴盛的基础,而且还是事关普通百姓的民生问题。在十七大报告中,教育被当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以相当大的篇幅给予了重视。其中又再次突出强调了教育的公益性,并表示将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可否认,教育在最近几年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即将实现免费;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已达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22%;贫困家庭学生可以申请各种助学贷款等等。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这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保障教育的公益性,就必须正视当下教育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高学费让教育门槛依然偏高,教育的公益性不时面临着教育产业化的诱惑。有调查显示,20年前,大学学费只有200元,现在已高达5000元,涨幅达25倍。一名农民辛辛苦苦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名大学生。教育作为稀缺的资源,仍然没有普及到全社会。正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这些问题,所以强调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就显得十分必要。 保障教育的公益性,关键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今年,这一范围将扩大到全国农村。在部分省份,比如广东省,不但农村学生免学杂费,连城市学生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这些都表明,在教育事业上,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尽管如此,也应看到,我们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还有待提高,3%的比例与实际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而,报告中提到的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无疑是教育的最大福音。 事实上,教育的公益性还体现在它的平等性上,不能将公民分为三六九等、提供不同的教育,而是要一视同仁。因而,必须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民众更期盼着这些保障性措施能够扩大到高等教育。面对着大学高学费的现状,虽然教育部专门表示,高等教育学费5年内不涨价,可是公众盼望的恐怕不只是不涨价,还希望把那些不该涨价的降下来,毕竟作为公益性的教育事业是不能随意涨价的。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穷人教育学,到十七大报告强调的教育公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得起学”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