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搂腰的尴尬正是后悔药的药引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信息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一项对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名本、专科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同居现象日渐普遍,对这一行为观念上也日趋宽容,同时62.4%未婚同居女大学生表示后悔、半数男生认为配偶的童贞非常重要”(《中国青年报》9月3日)。后悔的心情总是相似的,原因却可能各有各的不同。本来无论她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道路,结局都是自己承受,外人并无资格判断其对错。
    而假如从“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的理性角度来看,这个数据至少透露着一个现象,不只男人有处女情结,不少女人也未能免俗,她们以为第一次是婚姻幸福的保障和女人值得被爱的理由,所以还是很难面对男欢女爱之后,那种“如果你不娶我,我就有罪恶感”的感觉。某种程度上,这跟处女情结成为大多受访男大学生所割舍不去的情愫一样渊源有自,都是“封建道德规范”或“男性沙文主义”的遗毒。
    虽说世上本没有后悔药可买,谁也不能回到过去——早已颇为流行的“修补”手术,显然没有太大的“实用意义”。但是“湖南校园舞搂腰新动作因男女生太尴尬取消”(红网9月3日)的新闻,可以为女大学生的后悔心理作注脚。
    值得玩味的是,报道中还说记者对该中学的10名高中生(5名男生,5名女生)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中,7名学生明确表示,他们不在乎舞蹈里有身体的接触。由此可见,前述的“太尴尬”更像是口不对心的结果。前一条新闻指出,报告还对广东某重点高中高一至高三共10个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早恋的问题表示出“赞成”和“无所谓”——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太尴尬”的不靠谱提供了旁证。而老师对校园舞的“搂腰”创新其“夭折”原因,学生的“尴尬”也不太可能是主要原因——既然他们在广播体操和华尔兹之间没有选择权,对校园舞删减或增加动作他们恐怕也没有话事权。
    更绝的是,一名女生怯怯地说:“我平时连男生的脸都不怎么看的,还要在校园舞中让男生搂着腰,我会很难为情的。”撇开个体的心理特质,这种“过敏”固然可能源自心魔作祟自己想歪,但一个正常的舞蹈动作有如此大的威慑力,却不能不让人往教育成果的方向延伸。
    更大的可能是某些有话事权的老爷们处于“人格分裂”中,不是学生不习惯,而是领导看不惯:一方面表态“简单地改变校园舞的结束动作,在原则上是允许的,教育主管部门不会干预”;另一方面又有“校园舞中,男女生拉拉手就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突然加入这种搂腰的动作,我觉得不大适合青少年”的担忧。
    这种状况,已经跟前述男大学生的调查结果颇为契合:口头上已经否决了“处女情结”的意义——“如果我不是,我怎能要求她呢?”实际却是另一回事——把配偶当成一件没被别人碰过的“原装”物品和私有财产。
    只是禁止了搂腰动作,恐怕还远远不够,至少还存在一个课余时间练习的问题,而会不会到环境幽雅闲人免进的地方进行,应该值得除了家长之外的某些人焦虑吧?
    这帮孩子可以上网追捧以青春期的“性”作为卖点的台湾偶像剧《18禁不禁》,而园丁们还在战战兢兢地为男女生跳舞是不是能搂腰争论;社会上性犯罪向低龄化漫延,而校园舞的搂腰动作又让一些学生觉得羞怯。这些反差预示着,性教育未必应从娃娃抓起,但解放“单纯”得让人瞠目的“木头人”却应该从现在开始。
    跳舞终究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知晓为什么要跳舞,不是配合领导的政绩展示,不是满足一些老师的要求。如果能因此减少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神秘感和接触时的害羞心理,使同学们在优美的旋律和轻盈的舞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能够促进孩子间正常的交往和交流,剔除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余孽,不要再人为造成男女隔阂,以至青春期的孩子造成心理扭曲。这才是校园集体舞所披着的“素质教育”大旗的应有之意。
    由此,来自老师家长的宽容度应该得到拓展,正如研究者所说,应采用参与式的性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而笔者以为,最理想的做法是提升他们对校园事务的参与能力和选择空间——让愿意搂腰的一部分人先搂起来,让愿意做体操的继续传统。
    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一边举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当必要的身体接触貌似“出格”时候,就被断然封杀。于是乎,中学的隔膜和神秘就为进入大学校园实践对性的错误认识提前做好热身——大学生“自学”性知识的能动性大大增强,在同居中有效填补课堂性教育的空白……历史就有了从未来走向过去的可能。
    作者:李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