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争的过程 秦派左庶长王龁全权负责此次进攻,进行的非常顺利,轻松攻克上党。上党的老百姓逃往赵国,赵派廉颇在长平驻军,依地势接纳老百姓,防御秦军。在攻下上党后,王龁转而进攻赵国长平,进行报复。看完教科书的负荆请罪一文,以为廉颇是多么厉害的一位将领,实际上,廉颇是个欺软怕硬的角色。四月,赵军遭遇秦的侦察兵,败绩,廉颇的一个副将阵亡,损失惨重;六月,攻陷赵的两个堡垒、杀了四个赵军尉官;赵王一看战势不利,就同大臣楼昌、虞卿研究下一步的对策,楼昌的意见是派重臣去求和。虞卿不同意,认为:“现在许不许停战的主动权在秦国手中。秦国的意图是一定要打败赵军,即使去求和,秦国也不会答应。不如派使者去贿赂魏、楚,楚、魏接受了赵国的礼品,秦国以为三国的合纵成功,可能同意求和。”赵王不听,派重臣郑朱到秦国去求和,秦接纳了郑朱。赵王得意洋洋的对虞卿说:“秦国接纳了郑朱。”虞卿回答说:“大王必不能请和而赵军必败。为什么呢?各国祝贺战胜的使者都会到秦国去了。郑朱是赵国的重臣,秦王、应侯一定会让各国使者知道郑朱到秦国求和,各国知道大王向秦国求和,就不会派救兵,没有救兵,秦是不会停战的。” 赵王亲手堵死了自己最重要的一条活路,赵国只能靠自己的全部精锐40万军队和秦国PK了。在这期间,赵国又修建了一座壁垒,被秦军攻破,生俘了两个尉官,又夺取了赵的西壁垒。廉颇终于发现同秦军野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深垒坚壁,死活不肯出战。这种选择在当时的情况是最正确的,秦国希望的是速战速决,不要在长平这牵扯过多精力,而且秦的补给线要比赵国长。但是赵王不管这些,赵国所有的精锐都在这了,人数达40多万,怎么就PK不过秦军,而且因为郑朱的事被秦国涮了一把,赵王也想在战场上长口志气,就催促责让廉颇,要他出战。 这时,应侯又花重金在赵国行反间计,说:“秦军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军,廉颇好对付,马上要投降秦军了。”结合以往赵奢的名头、廉颇对秦军的战绩及缩头乌龟的打法,赵王决定换赵括,就象保级球队换教练一样,换换手气嘛,但这次换错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被拿掉了。当时,蔺相如也劝赵王不要换赵括,但赵王意已决。秦军一听赵括上任,立刻换武安君白起为主将,王龁为副将,并严令军中有敢泄露此事的杀无赦。赵括上台之后,首先是把所有的干部都换掉,换成年轻勇敢具有开拓进取心的,然后对秦军发起了攻击。秦军诈败向后退,40万的大肉一下子是吃不掉的,必须要把赵军的队型拉开,然后再找机会完成合围。赵括是春风得意马蹄急,疯狂的向秦军进攻,机会终于来了,赵军的队型被拉散后,秦军出手了。首先,在正面战场上,稳固了防线,在秦军坚固的防线前面,赵军无法再前进一步;然后,秦军派出2万5千人绕到赵军的最后方,切断了赵军的退路;最重要的是派出5000人的骑兵,将40万赵军的辎重部队切断,赵军被一分为二,赵军的主力没有粮食等补给了。完成分割包围后,该秦军教训一下赵括了,让你见识什么是真正的王牌军。你不是想打吧,出来吧,秦军列阵出战,赵军实力相差太悬殊,一触即溃,赵括终于知道了秦军的厉害,坚决不打,等待救援。 秦军看到赵军的主力粮道被封,将河内郡15岁以上的人全民动员,伏击赵的运粮部队及援军,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到了九月份,赵军的主力部队46天没有得到补给,内部开始人吃人了。赵括一看挺不住了,必须要突围了,把军队分成4队,向秦军发起了玩命的冲锋,4、5次全被打退。于是赵括亲自督军向秦军发起了冲锋,秦军弩兵的一轮齐射在结束赵括将军性命的同时,也结束了赵40万大军的斗志,赵军全部投降,赵括同志真正做到了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知道是怎么没的。结束了,白起认为秦兵已攻下上党,而上党老百姓不愿意降秦而跑到赵国,赵的降兵容易反覆,不全杀了,怕起祸乱。于是使计全都活埋了,只留下240名岁数较小的人放回去报信,长平一战从开始到结束,赵国共损失45万人,全是赵军的精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