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春秋战国 >

管仲的成就霸业之路(7)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文汇读书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特立独行的个性
    有一句名言叫“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也是管仲说的,后世引用特别多。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
    从他自己本人的经历中,似乎也透着这样一种观念。据说他当年也曾经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那是非常穷的情况下。这是刘向说的,说他“鸡鸣狗盗”,即便如此,相信他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管仲做齐国宰相四十年,政绩斐然,可圈可点之处很多。
    但据司马迁的《史记·管晏列传》和刘向的《说苑·尊贤》的有关记载,管仲这个人年轻时表现却实在不怎么样。除了偷鸡摸狗,做生意欺负朋友,打仗的时候逃跑……按现在眼光看至少是一个问题青年。
    司马迁和刘向都是严肃的历史学家,一般来说他们也不可能去故意贬低笔下的人物。一个历史人物年轻时有过一些不太好的行为,后来怎么就变得这么好、这么厉害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有两句老话,一个叫“三岁看到老,还有一句话“女大十八变”。“十八”不单指身材、脸蛋,还包括性格。一个人从小到大,总归有变化的。但是总的来讲,管仲变化不大。他的思想观念、为人行事,好多方面跟人家不一样,但很有个性,特立独行。
    有几件事,是一般人接受不了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倡“士节”。作为臣子,主子死了,你应该尽忠,也要为主子死。
    当时和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的是公子纠。他的左膀右臂一个是管仲,另一个是召忽。公子纠死后,召忽就自杀殉主了。可是管仲没有自杀,而且还接受了主子对手的邀请,成了齐国的宰相。
    他有他的理由。他说我这个人要死,要符合三个条件:宗庙不存在了,祭祀灭绝了,社稷灭亡了,我才会死。我不会为某一个国君死,我会为齐国死。他认为如果我当时为公子纠像召忽那样死了,对国家没利。我活着才对齐国有利,实际他不是“忠君”,他是“忠国”思想,把君和国分开。
    实际上儒家有些思想,也继承了管仲的一些说法的,像礼义廉耻,在孔子之前,就是管仲提出来的。事实证明管仲这样做没有错,在为相三年后,齐国就突飞猛进,再次富强。
    齐桓公与管仲,两个人之间关系挺有意思。齐桓公尽管是国君,但是好像挺怕管仲的。齐桓公叫管仲“仲父”,既有尊敬的成分,也有畏惧的成分。
    齐桓公说过一句话:“仲父命寡人东,寡人东。”“仲父命寡人西,寡人西。”
    这件事有这么个起因。一次,齐桓公主持诸侯会盟,被鲁国的一个勇士叫做曹沫的(有人说就是曹刿)威胁着,说你一定要归还你们齐国霸占的我们鲁国的土地。但那是在车里用暴力胁迫的情况下,齐桓公答应了。
    事后想想不对,齐桓公想反悔。可是管仲不答应。一定要让他信守诺言,把土地还给鲁国。
    齐桓公心里窝囊归窝囊。但这个时候他就不敢违逆仲父,履行诺言。事后就讲了这段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