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组织 > 历代书院 >

东林书院几度兴衰事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扬子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东林书院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南方的一座小城——无锡,因为一座书院的诞生而变得不再沉寂。那一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旧址重建书院。重建工程开始于当年四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告竣。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人发起东林大会,从此开启了一场“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的战斗,东林党人亦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林党人重建书院
    地处江南水乡的无锡,虽然富庶,却无法获得地位的认可,只能作为一个隶属于某个州府的小县。在那个特定的时期,一群无锡人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林党人,他们与一座名为“东林书院”的古老书院息息相连。
    东林党人曾经春风得意地入京为官,激情进言为民请命,但是命运似乎不想让他们一生顺利地隐没在朝堂,失意落魄的罢官回乡,便是他们暂时的归路。这群学者秉持的是儒家积极的入世思想,这从东林书院那副天下闻名的对联就可见一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传为顾宪成年轻时即兴应对启蒙业师陈云甫而作。某一日,宝鸡知县陈云甫坐船路过张泾。他在一石拱桥下停了下,当他站在船头沉浸其中时,一阵稚嫩的孩童读书声打断了他的思绪。陈云甫循声走入一户破落人家,只见两个孩子正借着烛光专心夜读,他当即有感而发,吟出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没想到一个孩子稍加思索,马上脱口应对出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于是此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联就产生了。这个孩子就是“东林先生”顾宪成,而另一个是顾家老幺“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顾允成。
    几经损毁命运坎坷
    东林书院自北宋创建,多次遭到破坏,又多次在无锡知县和乡绅的支持下得到修复。据《东林书院历史沿革及修葺简表》载,咸丰十年(1580)太平军进入无锡,书院三公祠和燕居庙毁于兵火,惟在石牌坊上留下被当年大火焚烧的残酷印记。清末受西学东渐影响,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进程。按照规定,“因府州县乡邑,公私现有之书院、义学、社学、学塾,皆改为兼习中西之学校,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府州县之书院为中等学,义学、社学为小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东林书院应旨改为“东林高等小学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日军蹂躏后的东林书院岁久失修,祠宇破坏不堪。1947年,唐文治、钱基博、钱基厚、吴敬恒、华文川等30人发起重修,集议恢复明清讲学旧观。
    而从唐文治所撰的《重修东林书院碑记》中会发现,当时有志之士均纷纷捐款为东林重修微敬绵利。也在那一年,时任东林小学校长的顾希炯(顾宪成十四代孙)从惠山顾宪成专祠拓来那副风雨名联制成抱对悬挂在依庸堂内。
    文革时东林书院的牌坊、庭柱、石碑等惨遭破坏,40余幅匾联全部被当作“四旧”在市中心当众焚毁。当时市建筑站一职工觉得可惜,从烈火中抱出一块楹联木板带回单位,并在其背面用油漆白底红字写了“无锡市建筑站革命委员会”几个字悬挂于单位大门前。这也是书院被毁几十幅匾联中唯一幸存的一块,现存东林报功祠中。  
    变身文化休闲场所
    2002年,东林书院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复。游廊蜿蜒、庭院错落、丘坡起伏、树木掩映,这座明清学子争相踏访的学府再次重现盛貌,成为了现代无锡城的文化坐标和文脉象征。
    从2003年东林诵读活动举办至今,有数千名孩子在这里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如今的书院开阔宁静、古色古香,一群孩子有模有样地诵读着《论语》,虽然稚气未脱,却已经比同龄人更早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的东林书院,白天是一处墨香飘逸的文化圣地,到了晚上则又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夜公园。东林,让历史留下了无锡的名字。沈恬 张建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