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街景 沈从文的精神家园 茶峒山清水秀,自古以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沈从文的《边城》更是让这里蜚声中外。小说将茶峒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俗,淳朴的人情融为一体,凝练出湘西独有的、诗一般美的境界。198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凌子风特来茶峒拍摄同名电影《边城》,从此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加众多。2003年,经上级批准,茶峒镇正式改名为“边城镇”。 民国十年(1921年),沈从文作为湘西地方武装中的一名文书随军由湘入川,曾于此小住两日,匆匆一瞥竟使小镇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皈依与追忆。10余年后提笔倾吐胸中块垒,浓浓的湘西风情跃然笔端。时局动荡、社会黑暗,恬静闲适的“边城”成为沈从文梦想的精神家园,也成为广大读者缠绵于心的乡土情结。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的茶峒古镇为背景,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端午赛龙舟、月光下唱歌示爱等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纯净。 游览茶峒,小说《边城》无疑是最好的导游,“拉拉渡”“吊脚楼”等地方景观成为人们寻找“湘西印象”的最好去处。 “拉拉渡”是小说中翠翠和爷爷谋生的工具。茶峒为湘、川、黔来往要道,清水江涨落无常,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当地人便将一根竹缆固定于河两岸,再在渡船中竖起两根小竹竿,各挂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将铁环穿在竹缆上,船夫只要用力拉动竹缆,渡船便慢慢地驶向对岸。如今的“拉拉渡”渡绳已经由竹缆换成了铁绳,依旧摆渡着来往的居民和游客。 清水江沿岸的吊角楼依旧壮观,穿斗式结构、斜木柱支撑的木屋一字排开,长约600米。与以前不同的是水泥柱代替了木桩,青砖代替了板壁,但有一处木楼是特意保存的,相传翠翠当年就是在这一木楼上看她的情人在江里捉鸭子的。照例,每年端午,三省边界的年轻男子赛龙舟、抓鸭子,而三省边界的女子便站在河堤上、吊脚楼上为他们加油鼓劲。激动之处,女子们早已丢掉了矜持,忘情地呼唤着心中的名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