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史家胡同51号:章士钊寓所(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号秋桐,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协助黄兴筹建“华兴会”。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民主报》主笔,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曾主编《甲寅》周刊。1933年起在上海做律师,并任上海政法学院院长、冀察政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国务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著有《长沙章氏从稿》、《为政尚异论》、《逻辑指要》、《柳文指要》等。
    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2月,章士钊作为“上海和平代表团”(由颜惠东、章士钊、邵力子、江庸等组成)成员,以非官方的身份赴北平作试探性商谈,4月,章士钊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北平和平谈判,双方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宣告破裂,章士钊去了香港。9月,章士钊回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1月,章士钊全家从上海迁至北京,开始住在东四八条54号(今111号)。
    东四八条的房产系朱启钤之女朱湄筠所有。1953年,朱启钤全家也迁至此宅。朱、章两家人口都很多,章士钊夫妇及其子女住得比较拥挤,且有寄人篱下之嫌。1959年,周恩来总理到东四八条探望章士钊,了解情况后,便亲自出面为章士钊联系解决住房。结果是章士钊的夫人相中了史家胡同51号。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两个人求助过章士钊:
    其一,高二适求助章士钊。1965年6月,郭沫若写了一篇两万字的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在《文物》杂志上发表,《光明日报》连载。文章提出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不仅从书法上来讲有问题,就是从文章上来讲也有问题。”此论一出,在学术界引起震动。高二适立即回应,写了《〈兰亭序〉真伪驳议》一文,针锋相对地提出:“窃以太宗之玄鉴,欧阳信本之精摸。当时尚复有何《兰亭》真伪可言。”文章寄到《光明日报》被“退稿”,于是,高二适求助章士钊。
    章士钊将高二适的文章转呈毛泽东,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该生来书,欲得我公评鉴,得以公表……我公弘奖为怀,惟酌量赐予处理。”其实,章士钊也不同意郭沫若的观点,他在《柳子厚之于兰亭》一文中指出:“于是谓王作碑不脱爨(cuan)可,谓王作札宜于爨无二,则断乎不可。或主张兰亭果有其书,定与二爨③面目相同,似难谓为知言。”
    毛泽东收到章士钊的来信和高二适的文章后,分别致信郭沫若和章士钊,希望就《兰亭序》的真伪展开争论。高二适的文章得以发表,各大报刊纷纷刊登争鸣文章,后来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的启功,当年也发表了《〈兰亭序〉的迷信应该破除》一文,表示对于《兰亭序》“郭沫若同志给它当头一棒,确实是一件痛快淋漓的事,我是非常拥护的!”这便是持续了半年之久的“兰亭之辩”。促成这场争论的穿针引线之人应是章士钊。
    其二,1966年7月10日,周作人写信向章士钊求助。起因是当过汉奸的周作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按月支付审稿费200元,相当于当时一个司局级干部的月薪,仍属高收入阶层。196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停付了这笔酬金,接着“文化大革命”爆发,更无周作人的活动余地。陷于困境的周作人又患了前列腺癌,贫病交迫,遂写信向章士钊求助。
    章士钊也派秘书去八道湾胡同慰问周作人,并传话愿意资助其解决生活问题。但毕竟口惠而实不止,周作人苦等了十个月,于1967年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