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下乡插队的陕北流传两句民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陕北人对头一句的注释:貂蝉是米脂的,吕布是绥德的。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怎样算长得好呢?形容人长得好是“棱棱鼻子老花眼,浑身上下没拨弹”,意思是高鼻梁双皮大眼,从头到脚挑不出毛病。笔者下乡时,乡亲们补充说,北京中央警卫团和仪仗部队都从咱绥德拔兵哩!给陕北人挣足面子。 如果头一句算人文,后一句就是物产了。“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怪哩!只有清涧溪河边的青石板可一层层揭开,正好给新窑上窑檐。陕北话“炭”指煤。1935年底,瓦窑堡召开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做了报告,瓦窑堡因此名垂史册。1939年,为了纪念与刘志丹齐名的革命烈士谢子长,县名由瓦窑堡改名子长,足见革命对此地影响甚深。子长煤好,据说用报纸就能引燃。 绥德、米脂、清涧地面游走着一条有名大河:无定河,都说那地方水土好,桃花水——不知指春三月河水飘着桃花瓣,还是喝了那水脸色艳若桃花?笔者下乡却听说绥米一带苦焦贫寒。有民谚佐证:穿得好嘛走得快,肚里头装些子酸白菜。 笔者没去过米脂去过绥德。接待的绥德师专女老师说,解放初绥德师专的毕业照片一定要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足见对教育的重视与高抬。 绥德有名小吃叫油旋。做法是温水和白面(加少许盐、碱),和好醒一个时辰,在油案上擀为长片,抹上化开的熟猪油,边擀边拉薄,撒上葱花、盐、花椒粉,卷成面团,压扁成饼,上炉鏊抹猪油翻烙,待见火色后排入平鏊之下炉圈内烘烤至熟。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酥脆里绵软,油香扑鼻。 女老师请笔者吃油旋,还一盘子炒了七个鸡蛋,直吃得吃不下放筷子,老师一旁直叹气。 当年那点出息!咋睡的不记,就记住个吃。 因人文物产出名的四县,除了子长,统统属陕北最北的榆林地区眼下叫榆林市,当年因为贴近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太过穷困,连北京知青都没安置。 现在不同了,黄土梁峁下有了煤,又有了石油,那里的人很快富裕起来。榆林北边的神木因全民公费医保闻名全国,多大的财政气魄!神华集团、上市公司……已属于另一语系。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真成了悠远悠远的传说……(高红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