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老四合院的"中产阶层化"(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纽约时报》近日刊登了一组在北京四合院拍摄的画面,介绍了那些住在老北京的外国人,记者还对北京四合院的变迁进行了采访,希望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那些逐渐远去的历史痕迹。
    老北京的保护者们现在四处奔波,试图保护那些尚存的四合院。但他们不得不面对另一种无声的破坏,即“四合院的中产阶层化”。北京城里逐渐增多的上流阶层和富有的外国投资商,都垂涎于老北京市郊原汁原味的老房子。随着旧屋被高价转卖,富有的人们住进了旧屋,但这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区域性格,却在他们全新的生活方式里被抹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四合院的居住形态通常是两代或者三代人住在一起。街道两边开始林立着小店和食品摊位;站在胡同口一望,老年人躺在折椅里打牌,自行车密密麻麻地排在胡同两边。而如今,一对家境宽裕的夫妻往往是带着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住在曾经挤满十几个人的四合院里。他们不再把厨房搬到庭院里进行露天烹饪,也再也不用走到胡同底去使用那唯一的一个公共厕所,他们把厨房做得充满艺术感,在浴室里装了桑拿浴和水疗装置,将私家车停在地下停车库——有一个住在四合院里的中国人,甚至在庭院里建了一个地下游泳池!
    北京胡同的身世
    北京胡同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开辟元朝的蒙古族人将北京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棋盘,在京城里划出一个个规整的格子。在最初的规划里,公共区域向胡同深处伸展,而私人生活则隐蔽地藏在砖墙背面,每家每户带有自家的小花园,阳光洒进花园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北京进入人口激增的年代。于是三四户人家不得不搬入一个四合院,虽然该四合院的所有权往往只归属于一户人家。于是,连最初空间充裕的四合院也都逐渐变成了贫民窟。从90年代早期开始,北京大规模地整修老宅。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京现代化的步伐,却也默默地加速了传统建筑淡出历史。
    天安门广场南面的前门区域以前是北京普通百姓聚居地,这一带曾经七拐八弯地聚集了很多胡同,还有不少茶楼和戏院。现在的前门区域,只有老北京的城门还屹立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