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人重阳爱赏菊 现代人从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中看到了唐代重阳节习俗,不仅有“登高”,还有“插茱萸”。其实,古代人过重阳节时,有不少内容和“菊花”相关,比如赏菊花、咏菊诗、戴菊囊、喝菊花酒等等。 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篇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饼,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这种酒就是把菊花的茎叶放在黍米一起蒸熟、发酵的低度甜酒,少喝一点确实无伤大雅。更重要的是“菊酒”跟“久久”、“九九”谐音。故而,从节气、健康、精神等多个层面来看,在重阳节喝菊花酒是很得人心的,人们对此趋之若鹜也在情理之中。陶渊明称“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令”。唐明皇时代著名将领郭元振说得更直白:“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人们的潜意识里,总以为旷达不羁、傲视世俗的魏晋文人是古人推崇菊花的原因,且有陶渊明于重阳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凭。但是,唐宋时期的文人比魏晋时期更喜欢菊花,唐诗咏重阳菊的比比皆是。譬如王维的“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李欣的“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甚至连黄巢也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宋代文人雅士更厉害,不仅直接把“菊花”唤为“延寿客”,而且重阳节白天赏菊花、咏菊词、戴菊囊,晚上还要喝菊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重阳”篇谓:“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重阳节期间的北宋首都开封俨然成了大型菊花展。宋吴自牧的《梦梁录》曰:“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同时,宋人咏菊的词也是汗牛充栋。脍炙人口的就有李清照的《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见,在市场经济已萌芽的宋代,“赏菊”已发展成一种文化产业。 菊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品种繁多,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史载,我国栽培菊花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从周朝的《周官》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离骚》等均有记载,为地道国花,现已香遍全球。其经历风霜、傲然刚强的气质总令人折腰,又被封为“花中隐士”。其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解读。譬如黄色的菊,寓意淡淡的、低调的爱;白色的菊,则有哀婉之意;而暗红色的菊,却表示娇媚动人。古代人并没搞什么等级量化,视赏菊、咏菊乃至喝菊花酒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闲情,这才使“重阳赏菊”传承并发展下来,也使菊花成为重阳节不可或缺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