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浅谈明溪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客家是中华大家族中汉民族的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族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福建“内陆侨乡”明溪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县。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是:世俗化的佛教、道教与以祖宗崇拜为主的民间信仰相融合的多神教。
    一、客家民系孕育了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
    明溪客家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由来已久。在自然地理条件和客家史背景下,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移动,与土著的融合及文化活动的影响下孕育和发展。
    明溪建县前分属于清流县归上里、归下里,宁化县柳杨里、下觉里,将乐县兴善里、中和里及沙县的沙阳里。追溯历史,自晋怀帝永嘉年间“永嘉南渡”始,经唐僖宗乾符、光启年间黄巢起义,至宋钦宗靖康二年,徽宗、钦宗被俘、宋高宗迁都临安建南宋年间,有中原士民三次陆续大迁入。元、明、清中原士民迁居明溪更多。明成化六年建县时的总人口有6万多人,仅柳杨里、下觉里就有33152人。从“陈、罗、李、赖、揭、叶、廖、黄、王、严、冯、曾、吴、谢、林、杨、余等姓谱牒不难看出均系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到清道光九年,明溪总人口达115664人”。①明溪客家民系的壮大,地域政治,经济发展稳定的有利条件,也为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一方面客家人继承汉民族儒教、佛教、道教信仰,同时将儒、佛、道三教融合在一起世俗化、民俗化。另一方面客家人与土著的“好巫尚鬼”的原始宗教互为取舍。如土著的动植物崇拜,疍民蛇图腾崇拜也被客家人承袭,形成有客家特色的宗教和民间信仰。
    佛教于唐代中叶传入明溪,盛于明清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唐贞观2年(628年),在我县与将乐交界的陇栖山西南倾,常坪焦溪村前海拔1561米高峰的圣水岩始建“圣水岩佛庵(又名三济祖庵)”。后于唐开元九年(721年)在枫溪茶新村瓦子坪建寺,明天顺七年重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聚龙寺”,是明溪县驰名海内外寺庙之一。宋代起聚龙寺弟子将佛教传至瀚仙镇洋龙村建觉圣寺,同时传至宁化县城建华严寺。后又传至盖洋镇湖上村建聚灵寺。
    明万历四十二年《归化县志》记载:“全县有寺庙45座,设有僧会司(驻觉圣寺),配僧会司1人。明成化六年建县至清康熙三十七年的288年间,先后配僧会司11人。”清末民初,明溪客家佛教为最兴旺时期。据民国三十二年《明溪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全县有寺庙93座,其中城区有20多座,僧尼达千人。”仅聚龙寺就有僧尼130多人,曾被誉为汀州第一大刹。
    道教于北宋初传入明溪,盛于明清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明溪地处闽西北客家祖地中心地区,与南方道教圣地江西贵溪龙虎山邻近。据明万历《归化县志》记载:“宋初在县东郊瀚仙镇龙湖村和小眉溪村建东岳宫,宋末在瀚仙村罗坑建有‘三清坛’。宋末元初,张道陵38代天师张与材弟子常在这一带演道法,元元贞元年天师张与材书“三清殿额”,元大德元年,闽海道廉访使程文海书“鹤迁福地额”。成宗大德八年,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龙虎山,阁皂山、茅山)。这时,明溪客家道教有了较大的发展。
    明成化初年,明溪建县后,道教盛极一时,各地纷纷兴建道观,供奉道教神像,仅城区就建有七所宫、观、庙宇。城东有城隍庙,鹤迁观,城南有文昌阁,城西有夫人庙、关帝庙、罗汉庙,城北郊有五谷仙庙等。并设道会司在龙湖东岳宫。至清康熙三十七年道会司会首有叶应明、洪监、黄应玄、杨世魁、张洞清、黄世珍、叶立显、杨振祖等。随后,至清康熙五十八年间,城区又建太阳庙、妈祖庙、三官堂等,全县有道教宫、观、庙、堂等30余座。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将自己的命运和理想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上,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大大减少。
    改革开放,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人们价值趋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给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带来一个十分宽松的氛围。另一方面,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民俗、民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增进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有着潜移默化作用。同时客家人宗教和民间信仰,成为海内外客家人认同感和凝聚向心力,不忘祖国、怀念家乡的一种精神纽带。
    目前,全县有寺庙庵堂71座,道坛8个。住有僧尼、居士68人,其中僧尼28人,居士40人;民间闾山派道士6人,普庵教道士40余人。
    民间信仰遍布城乡。在家清修信女不少,观世音神像、图像供奉普遍,社神村村皆有,较大村庄的家族的家庙供奉有保护神。观音、玉帝、妈祖、惠利夫人、关帝、财神等佛、神成为客家普遍崇拜的偶像。
    二、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特色
    明溪客家人的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意识浓厚,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色,其表现出同其他民系地域不同的许多信仰特点。
    (一)佛教、道教世俗化,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
    明溪客家人的佛教、道教世俗化,儒、佛、道三教相融合。在儒家学说主导下,客家人的信仰相对而言,都带有功利主义倾向。对佛教和道教的区别并不重要,相信菩萨和神仙都是神通广大威力无边的超人,都是人类的主宰和救世主,能保佑自己和家人袪病消灾,招财赐福。信众表现为既信佛也信道。形成“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②儒佛道三教相融为信众信仰共识,“菩萨与神仙齐餐,祖先与鬼怪共祭”。在庙会,设醮坛、道坛时,大门口都放有一根带枝叶小松树或竹尾巴,给孤魂野鬼有个藏身之处,以便施食。佛教、道教教规、教义相互渗透,佛教、道教民俗化、居士为俗家居士,道士为俗家道士,不离尘不出家。
    佛教为禅宗。大的佛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経楼等;一般只有大雄殿、观音殿;有的定光佛为本尊,定光佛寺、庙都供奉。主要佛、菩萨有:弥勒、韦驮、持国、增长、广目、多闻、释迦、弥陀、药师、文殊、普贤、十八罗汉、大势至、观音、地藏王、定光佛等。值得一提的是客家人崇敬佛教俗神定光佛。“定光佛,一是除蛟伏虎,为民除害;二是疏通航道,寻找泉水;三是祈雨旸;四是为民请命;五是神通广大。定光佛在世时曾为百姓做了好事,受到群众的爱戴。”③
    寺庵僧尼平时在住持带领下,依律在寺内做早课、晚课。逢佛、菩萨诞辰、出家吉辰、成道吉辰、涅槃日,住持僧尼和俗家众居士一起在寺内做功课。八方施主也会前来寺庵进香化缘,场面热闹非凡。遇到施主许愿、还愿,给仙逝亲人超度。在本寺或施主宅院替施主做喜事、忧事功课,诵经拜忏,祈福禳灾;超度逝者灵魂到极乐世界。施主家人亲朋,挤挤满堂,共沐平安清吉佛泽。演诵经文有《金刚经》、《药师经》、《千佛经》、《万佛经》、《观音经》、《大悲经》、《梁皇》、《水忏》、《地藏经》、《弥陀经》、《十五忏》、《血盆经》等。
    道教闾山派(红头师公)与民间女神崇拜相融合,奉陈四姐、李三娘、林九姐三奶娘为祖师。以内丹密法与符箓相结合,专为百姓做喜事道场,贺寿、贺菩萨生日、治病救人,祈祷人寿年丰,合家平安。祀奉的主要神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张天师、李天师、梁天师、三位夫人等神。演诵经文有:《北斗经》、《太上老君台口经》、《竹篮经》、《三位夫人经》等。
    道教普庵派与佛教的瑜伽教相融合,祀奉普庵禅师为祖师。科法有清事、幽事两个类别,以普庵咒、符箓、演诵经文为科仪,替百姓斋醮祭告神灵。祈福消灾、平安清吉;为亡故的亲人超度诵经拜忏做功德,“避煞就吉,超度亡灵。”
    普庵教坛场设置有醮坛和功德道场两种形式。祀奉的主神有:玉皇、三官、真武、观音、文殊、普贤、四渎、达摩、蕉面、地藏、目连、老君、南斗、北斗、城隍、里社、普庵等。演诵经文有:《三官法忏》、《三圣法忏》、《神农宝忏》、《诸神法忏》、《慈悲水忏》、《血盆经》、《弥陀经》、《梁皇》、《佛道秘文密咒罡决》、《清幽忏偈》等。
    同时,做功德与堪舆阴宅坟墓风水先生和做灵屋、纸俑、冥金山、冥银山的先生配合默契。
    (二)庙会是民间信仰表现形式之一
    庙会是客家民间信仰表现形式之一。通常是有庙就有庙会,迎神、抬菩萨出巡、游村。菩萨生日定为庙会会期,村村皆有相互错开。会期参与者主要是香客,也有兼探亲、访友者、做买卖的小商贩。
    明溪城关最隆重、热闹、壮观的庙会是“六月会”,即惠利夫人庙会。惠利夫人为百姓消灾解难,造福一方。她乐善好施,看到当地贫困、缺医少药,就主动以自己精湛医术为百姓善药巧医。当地百姓感激她,祀奉她。
    庙会从六月初一开始每天晚上沿大街小巷敲铜锣,以示祭典惠利夫人来临,二则镇邪保平安。六月初五迎朝廷御赐给惠利夫人的袍服,六月九日、十日为惠利夫人出巡的日子,最为隆重,热闹非凡。巡游前人们就做好各种筹备工作,当天要举行盛大壮观的敬迎惠利夫人的出游仪式,由执事者先焚香祷告惠利夫人,祷告后才抬神像沐以香汤(季荣),换上朝廷御赐袍服,使神像更加光彩照人。当地百姓家家户户到庙里礼拜惠利夫人,并舀香茶提回家,给全家老少喝,可以治病消疾保平安。庙里专备宫轿一乘,巡游时惠利夫人端坐在宫桥内,轿夫由德高望重者担任。巡游队伍有穿紫、绿两色扮成小鬼模样的小孩在前面开道,接着是惠利夫人的神像,还有陪游的财神,弥勒佛神像。紧跟的是乐器队,踩高跷、舞狮、摇旱船等,一路载歌载舞,最后是排得长长的信众队伍,举着各种旗帜,一路燃放鞭炮。巡游队伍浩浩荡荡,鼓乐鞭炮震耳欲聋,男女老少挤满大街两旁,场面壮观,万人无空巷。当地百姓将祭典惠利夫人活动称“六月会”,也是城区和周边地区进行商贸活动的盛会。
    5月25日是五谷仙(炎帝神农)庙会。百姓祀奉神农盼五谷丰登,庙会盛况与“六月会”相比也不逊色。
    (三) 崇拜祖先是民间信仰一大特色
    崇拜祖先也是客家人的一大特色。明溪客家人社区里聚族而居。堂下裔孙对家族祖先及对本族有功勋的鬼魂崇拜融为一体。由于祖先从中原南迁古越地,地缘血缘关系,崇拜祖先与客家人忧国念祖思想,积极用世,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相一致。
    而最能体现家族文化的是祠堂及祭祖。祠堂是家族的家庙,也是家族繁衍的缩影。祠堂的上、下厅为主体建筑,上厅供奉列祖列宗的神位牌、祭台,而左右厢房放置桌椅,由族人指定专人保管。祠堂供奉春节请戏班演戏、元宵迎龙灯给祖宗神灵看。清明节族内的头面人物聚此议事。在同族中不论年龄,而以辈份为先,自然也得以家景实力作本钱,若两者合一说话自然一呼百应。清明节祭祖是客家家族中的一件大事。约定俗成清明节前一天领班的准备粳米馒头、鸡、猪肉、春笋等;香、烛、鞭炮、冥钱、冥纸等。当天早晨放三声神统(鸟统),每家男丁到祠堂集中,祭拜列祖列宗。祠堂上厅依次列放祖公祖嬷灵席椅,祭台上放供品。由主祭人、监祭人、司香人、司爵人、司礼人、司茶人主持。先由主祭人宣读祭词,然后依辈份先后秩序给祖公祖嬷祷告跪拜。
    祭完祖公祖嬷后,进行抽签分组扫墓。扫墓结束后族亲聚餐、分祭品和交接班事宜。
    列祖列宗“训词”是家族教育的信条,它与儒教教理教义相结合,“出门思祖德,入户念宗恩,治平天下最,孝义古今稀”。而忽忘“三命”(天命、君命、父母之命)成为家族教育的核心,天命即自然规律不可违抗,君命即国家利益不可忘记,父母之命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秉持。
    同时,不同姓氏村庄也有保护神,如盖洋镇湾内村相公庙(忠臣祠)。县北六十里柳杨大陂、正统十三年沙寇剽掠,汀州府推官王得仁,江西南昌人,募兵收获,因而身殁。里人追慕其忠国爱民,创庙祀之,号曰“忠臣庙”。成化二十年知县赖永正重修。正德十年,知县杨缙复为立“忠臣祠”。④
    (四)民间信仰堪舆风水意识浓厚
    客家人笃信风水,对避凶就吉的风水宝地梦寐以求。道教的保护神“四灵”(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斋醮、祝咒、符箓流行风水之中。客家人信奉的是江西赣州的杨筠松的形法兼福建的王赵卿理法,凡阳宅、阴宅选择,需请风水先后堪择“生气”。约定俗成根据灵验的程度,再给风水先生酬金的多与少。阳宅基地的选择依空间、时间(年、月、日、辰)村、山、水、田、林、路,集环境、方位、地质、建筑、美学、心理学溶为一体,选择“生气”的风水宝地。追求人身的小宇宙之“气”,与周围环境的大自然宇宙之“气”相协调,相统一。理想的阳宅基地为:“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照门庭”。⑤然阴宅的选择“生气”更是慎之又慎,气说,葬者乘生气也,乘生气是选择葬地大纲。“生气”经春风吹拂后的花木,自不期然地有欣欣向荣之概。其具体要领:一是藏风得水,藏风(僻风)聚气,得水为上,这是乘生气的首要保证;二是结穴处形势,远、近景观的尺度准确,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行止,是为全气;三是四灵协调,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不怕青龙高万丈,就怕白虎挡鰲头;四是罗盘测方位,天星、卦象、五行、六甲毕具其中。相天、乘气、立向、消砂、纳水;测地、测山川之纯爻,以辨其地之贵贱高低;推时,何时兇,何时吉。其程序为三,踏山(粗定)根据当年大利方向的山场堪察选择,兴工(推时请神),立竿牵纯配合罗盘测定金心(穴)准确方位,开始做墓;安碑(推时),葬后逢吉时,即可安碑,否则,待后推算吉时再安碑。
    值得一提的是:什么“暗谋风水,善谋财”不成文规定,给争夺风水宝地造成的纠纷、械斗、诉讼时有发生。
    三、正确认识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的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只有正确认识客家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性质,才能积极引导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局面。
    (一)正确认识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的长期性,积极引导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客家先民、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识别能力的局限,不能理解自然界的很多现象,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就想象有什么神在主宰宇宙万物,同时客家宗教又与复杂的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成为客家宗教存在和发展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以及人们思想认识水平还远未达到足以消除客家人宗教根源的程度。正如江泽民作出的“宗教走向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⑥的科学诊断。所以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存在并仍发展是不容置疑的现象。同时,世界观有相对性。物质与精神相生相化无穷尽。在理论上划分有神与无神,唯心与唯物界线分明。但在现实中一般一个人有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同时存在。当在无奈之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是常有的事。再说信仰的动机虽然千差万别,但效果都是“调适心理平衡、面对现实、积极用世”。因此,我们就要本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客观地对待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容性。
    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佛教倡导的“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倡导的“慈爱和同,济世渡人”均有现实意义。引导宗教界把爱国爱教结合起来,把做好信徒与做好公民结合起来,把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深刻理解客家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群众性,把信教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我们不但要认识客家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长期性,也要深刻理解客家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群众性。以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仰群众为主体,以儒、佛、道三教教理为依托,施主的化缘、捐资和理事会的管理模式是客家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特点。这就不能不看到客家人宗教和民间信仰背后的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对待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问题,也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正确对待群众就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对待信教群众要有新的眼光。江泽民同志提出:“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⑦把党同信仰群众的关系看作“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和群众观的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上的体现,必将极大地调动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仰群众的积极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三)认识客家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特殊复杂性,用“客家”旗帜感召凝聚海内外客家人的向心力。
    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民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又有大量儒、佛、道三教经典、堪舆书籍。信仰群众组织和活动场所等设施并不断开展集体活动的社会实体。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因此,我们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宗教问题,才能使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才能抵御境外势力的渗透,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才能区分宗教方面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旗帜鲜明地用“客家”这面旗帜感召凝聚海内外客家人的向心力。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复杂性还表现在与台湾、东南亚、世界各国客家人关系密切。台湾、东南亚,世界各国客家人、地缘、血缘、语言、习俗、工艺、建筑、戏曲与祖国大陆密切。客家先民出海拓荒,今日客家人走出国门创业。在外繁衍生息。同时也带去了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并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客家人入台也带去了闽西人仰慕的定光佛,《台 纪闻》记道‘台北一带汀州人聚落,如淡水阿里蓍沿岸家户均供定光佛’。⑧客家人讲究族亲、乡亲、籍贯亲,敦亲睦族,不忘祖根的情感。他们在祈祷神灵赐福保平安,也寄托对故土的眷恋与遐思。神灵成为客家人认同感和老乡情,团结的精神力量,不忘祖国,怀念家乡真挚感情的纽带。
    东南亚、世界各国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和台湾客家人一样,客家社区神灵大同小异,目前世界有妈祖庙一千多座。
    近年台湾、东南亚、东欧客家人,纷纷回乡寻根问祖,经商办企业,参与客家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某种意义上说增进了“客家”的认同感,凝聚了客家人的向心力,为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注入了精神力量。从而开出了新世纪世界客属乡亲的新精神,新面貌,新进步,新发展。
    注释
    ①(明源《明溪档案馆部分馆藏谱牒介绍》载《明溪文史资料十四期》144页)
    ②(福建省宗教局政研室编《宗教政策与宗教知识选编》152页)
    ③(林国平《福建民间信仰》福建版283-284页)
    ④(明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正德归化县志》祠庙36页)
    ⑤(“丹经口诀”载于清姚延銮《阳宅集成》卷一“基形”)
    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10日)
    ⑦《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10日)
    ⑧(林国平《福建民间信仰》福建版35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