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午日期与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 据清人赵翼考证,两汉时端午节并不是在五月五日,而是五月内第一个午日。“大约魏晋以后,渐感干支记日不便记忆,改用数字代替,于是上巳更定在三月三日,端午更定在五月五日,而端‘五’一名,大约也在此时代替了较古的端‘午’。” 如前所述,在使用太阳历的时期,端午节日期与夏至日重合。使用阴阳历以后,端午日期与夏至分离。无论十二支纪日,还是数字纪日,都是月、日相重。两汉时期为什么要选在午日,魏晋以后为什么又要固定有五月五日? 为什么要选在“重午”和“重五”?我国古代的一些重大节日,往往是月、日相重的,且以单数为主,如一月一日的春节,三月三日的上巳节,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七月七日的七夕节,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古代中国人对节日的日期十分重视,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有一定根据的。 首先,需要从中国古代的阴阳为基础的数字观念来分析。古代中国人对数字也以阴阳来解释,认为单数为阳为天,偶数为阴为地。《易·系辞上》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即单数为天,偶数为地。又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所谓“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之语,即1、3、5、7、9五个单数相加之和为“25”,2、4、6、8、10五个偶数相加之和为“30”。 十天干分阴阳,五个天干为阳,五个天干为阴,十二地支也分阴阳,六个地支为阳,六个地支为阴。古代中国人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和合万物生”,“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事万物凡是一阴一阳便是和谐均衡,凡是两种事物都是阴或都是阳就不和谐、不均衡。例如,十二生肖相合相冲也完全是根据阴阳结构规则人为地编排形成的。在十二生肖中,以趾的单数或双数作为阳阴的对应物,单趾动物为阳,双趾动物为阴。所以,“六冲”、“六合”完全是根据阴阳学说人为地编排的,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阴阳结构在占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巫师卜卦的工具通常是两瓣贝壳或两个旧铜钱,卜卦时,如果是一阴一阳,则吉;如果两个为阴或阳,则不吉。通常是卜三次,如果三次都是一阴一阳,则大吉。一阴一阳表示阴阳调和,象征和谐吉利。两个阴或两个阳象征阴阳不调,象征冲突和不吉。 根据阴阳五行说,五月五日的月和日都是单数,均属阳性有月和日。而“重午”也一样,就是月、日均为“午”。午是阳性,“重午”就是月、日均为阳性,象征阴阳不调。因此,无论是“重五”还是“重午”,都是月、日均为阳性,同性相斥,象征冲突与不和谐,是需要祭祀和辟邪的日子,是需要驱邪、祛恶的日子。从史料和民间习俗来看,五月被认为是“恶月”,是不吉之月,出生于五月五日之人也认为是不吉之人。其他节日如正月初一、三月三上巳节和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也一样,其原本意义是不吉之日,是清洁身体、祓除秽气、躲避瘟灾的日子。例如,春节放鞭炮的原意是为了驱鬼逐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