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扬州人吃河豚历史已有100多年 白鲟白鳍豚或已灭绝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扬州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长江扬州段珍稀水生物图谱发布
    扬州人吃河豚历史已有100多年
    中科院研究生历时一年查访 扬州渔民可能是白鳍豚最后见证者
    阅读提示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长江珍稀水生物。”昨日,记者从扬州江豚志愿保护组织获悉,中科院研究生历时一年查地方志访渔民并实地调查,发布了长江扬州段珍稀水生物现状“图谱”。那么长江扬州段,历史上有哪些水生物?现在还有哪些?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科院保护生物学研究生居涛。
    长江扬州段
    12种水生物自古就有名气
    居涛,今年27岁,6年多来,他都一直关注长江扬州段的水生物生存现状,是一名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
    居涛表示,他出生在连云港,从小就对水生物有浓厚的兴趣,6年多时间里,不知来过扬州多少趟,就是为调查长江扬州段的水生物。他之前多关注江豚的生存现状,曾参加江豚科考。一年前,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古代文献中对长江扬州段水生物的记载有多少?
    “一年前,我开始查阅各种古籍资料。”居涛说,他的重点主要放在地方志上,如万历《扬州府志》、《雍正重修扬州府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光绪增修甘泉县志》等。根据这些地方志的记录,一年中,居涛多次来扬州实地探访,遍访渔民,昨日,终于发布初步调查资料。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有12种水生物很有名气。”居涛表示,他将12种水生物现状“图谱”向志愿者发布,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关注长江水生物。
    这些水生物命运堪忧
    白鲟白鳍豚鲥鱼可能灭绝了
    “这12种水生物,不少已经灭绝了。”居涛表示,如白鳍豚等,扬州的渔民可能是最后的见证者。1992年1月,仪征的张福喜夫妇在仪征江段误捕上白鳍豚;2001年11月,最后一头野外白鳍豚标本静静地躺在了扬州李典镇,后由扬州大学保存;2003年,人类最后一次在扬州附近见到白鳍豚,那是在与扬州毗邻的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内。
    居涛说,长江三鲜中的鲥鱼,由于无节制的滥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已于20多年前悄然消失,人工养殖繁育也一直未能成功,长江鲥鱼之鲜美,已成回忆,现在市面上的鲥鱼多是从美国引进的西鲱。
    “多年前,河豚也已基本绝迹。”居涛表示,近年来,归功于长江禁渔的施行以及人工增殖放流,河豚资源有所回升,在扬州江段偶有捕获,因其肉味鲜美,野生河豚价格一直较高。
    对于这12种水生物,居涛说,江豚的命运目前的关注度最高,但其命运也更堪忧。根据2012年底的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目前很可能已经不足800头,数量远少于大熊猫,且仍在不断减少。
    根据初步的调查走访,居涛表示,目前,白鲟、白鳍豚、鲥鱼很可能灭绝;斑鳖、鼋、鯮、长江江豚极度濒危,非常接近灭绝;扬子鳄、中华鲟濒危,接近灭绝;鳤、刀鱼、河豚数量稀少。
    图谱将发给沿江渔民
    希望更多人关爱长江水生物
    居涛表示,很多长江水生物,也就是在最近几十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他称,他带着鯮在新坝走访调查中,几位年长的渔民看后,还能回忆起鯮的凶猛,但已经几十年了,无人看到它的踪迹。
    “我们将这12种水生物制成图谱,义务发给沿江渔民。”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李金涛表示,大家对长江水生物的关注,一直是散状关注,很少有人系统地去统计过。
    李金涛表示,在沿江,因一些渔民对长江珍稀水生物的不认识和不了解,有时误捕了珍惜的水生物,也不知保护,轻易将其卖掉或吃了,这易造成生态的巨大损失,因为有些水生物可能为数不多,少一只都损失巨大。
    “让更多的渔民认识这些水生物,有人误捕了,也好及时保护。”李金涛表示,就如中华鲟一样,现在有渔民误捕,都会及时求助渔政部门并放生。
    对此,居涛也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很多几十年不见的水生物,说不定哪一天又被渔民误捞到,而见证这个水生物种还没灭绝,获得重新记录和保护。呼吁更多市民认识和关注长江水生物,让人类和水生动物都能够长久地享受长江带来的自然福利,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