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打月饼、祭月:山西过中秋节的习俗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文明博客圈 佚名 参加讨论
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是秋季最隆重的节日。它与春季的元宵节,夏季的端午节,并称一年之中的三大节日。凡属炎黄子孙,无不同日而庆。远在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中,太阳和月亮就成为人类的主要敬仰对象。月亮“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比起夏季的酷热,冬季的严寒来,秋季显得天高云淡,最是清爽宜人。   
    月饼,作为一种食品,大约在唐代就出现了。宋代已经非常讲究,明代进一步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因其形圆,与天上月亮相似,故名。  
    山西人过中秋节,月饼即是祭月供品,又是全家人欢度节日的食品,还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农村习惯自已制作,称为打月饼。每逢节日来临,家家都要架锅,自己烤制月饼。  
    月饼品种,我们家的月饼就分为两种,一种甜的,一种咸的。在和面方面都是往面里加油和鸡蛋,这样做出来的月饼饼皮酥又香,也有人家不舍得下这么大成本的,什么也不添加,这样的月饼即不好打,做出来也不太好吃。如果要做咸的还可以往面里加些盐、花椒之类的香料。里面的馅可就丰富多了,甜的月饼里面要放红糖、芝麻、花生,核桃等坚果,而且里面的坚果都是弄碎后用文火炒过的特别香。有些人家会单放些糖和自制的玫瑰酱来做馅,我不喜欢吃甜的所以也不太关注甜的具体怎么做。咸的馅里面也放好多炒过的坚果,放盐、花椒等香料这样的口味是我最喜欢的。不管甜的咸的都要先把馅包进面团中,如果打圆形图案的就先捏成圆的,打长的图案的就先捏成条形的,再放入月饼模子中,摁结实后再把它用力打出来,这样一个完整的月饼就做好了,我家的月饼模子是一个板子上面刻有五个图案的,可以做出五种不同形状的月饼,有富贵花、鸳鸯图、小人,老寿星,鱼,听爸爸说这个月饼模子是我二舅雕刻,当时还没有我,别人家的模子都是一块板一个,而且木才质量不好的用不了几年就坏了,每年都有人来我们家借用我们的月饼模子。做好月饼后,一般会在院子里的灶台上架一口烂铁锅,好锅会烤坏的,没有就得去借别人家的烂锅,因为锅里不放水只放石籽,等把石籽烧到火红火红的时了再放点红糖进去,目的是为了让烤出来的月饼颜色好看,等一切就绪后在锅里架上铁箅子,再把月饼放在上面慢慢烤,这个特别费功夫和时间。烤好后就可以吃了,新烤的咸月饼特别好吃,甜的忘了好像没吃过。 
    专门用来祭月的月饼。晋北地区习惯用套饼,由小到大,垒起来象一座宝塔。繁峙县的中秋月饼,习惯做成球形。晋西北的月饼,和面全部采用麻油,显得特酥。农家打月饼,特别讲究制作一些兔儿形状的小月饼,是专门送给小孩子的礼品。取意于月中玉兔,表示做大人的对孩了祝福。  
    八月十五日,天上月圆,地下饼圆,所以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山西民间特别注重此时此刻的全家团聚。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在这天回家过节,并且还习惯买上一些高级月饼。出嫁的姑娘忌在娘家过中秋节,要回到婆家与丈夫一块赏月。新媳妇回婆家必须由女婿来请。女婿叫媳妇要给岳父岳母送月饼作为礼品。  
    晋东南地区,八月十五日要请女婿上门,设酒招待。  
    中秋节民间祭月,除月饼以外,西瓜、葡萄等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供品。取意瓜果丰收。 
    傍晚,皓月中天时,要在院里摆上供桌,月饼、西瓜、葡萄、梨果等物。西瓜特别讲究切成莲花形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佛家的影响。佛教崇莲,佛国乐园被称为莲花世界。佛教神灵,都身居莲座。不过民间的解释却是“连生贵子”。今天则是图了好看而已。过去民间拜月,还要挂一张月光图,就是纸上画月中嫦娥、配玉兔、木杵、桂树等景。一切准备就绪,便可开始祭月了。  
    旧时,山西境内大部分地区讲究“男不拜月”,大概因为月亮属阴吧,是“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映。晋东南地区民俗有“女不望月”的说法,祭祀只能由男子进行。如今这些禁忌,均非历史上那样严格了。  
    老人们拜月还要念拜月歌,大体内容是“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姑娘们拜月却别有一番情趣。一般不与大人一块拜,单独设月光图,口不出声,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拜月结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赏明月。晋南人要将大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对未能回来过节者,家人要把属于他的一份月饼保管起来,待其回来时享受,或是寄给本人。赏月时,小孩子一边饱餐瓜果月饼,一面观望月亮,提出种种问题。爷爷、奶奶便会讲起代代相传的各种民间故事。今天有文化的父母亲,则以科普知识对传统神话进行注释。爱好文学的人还喜欢写几首诗,抒发情怀。 (沙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