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明堂。 (资料图片) 辛亥革命名将黄明堂逝世已经60多年,记者近日在网上采访到黄明堂的外孙杨小勋。杨小勋是黄明堂女儿黄乃琼之子,原名宋嘉茵,后随继父杨德辉改为现名。杨小勋说,他有表哥黄理强、黄理奎,表弟张嘉年,还有亲生妹妹宋嘉文,曾住香港柴湾,他与这些亲人,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他很想在有生之年再次与他们见面。 杨小勋认为,外祖父黄明堂一生功勋卓著,对辛亥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 从三合会到同盟会 黄明堂(1866—1938),字德新,广东钦县(今广西钦州市)人,壮族,农民出身。 黄明堂早年入洪门,以镇南关那棋村为基地,组织武装从事反清抗法斗争。钦县是会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1900年黄明堂加入当地农民组织三合会(又名三点会)时,该会成员多达3500多人。黄明堂因较有文化,在会中做了掌管文牍的先生。他为人忠厚,作战英勇,不久成为三合会著名头领。 1907年3月,孙中山到越南策划组织南方各省反清武装起义,得知黄明堂在中越边境活动情况,即派革命党人与其联络,并传话,希望他能与同盟会合作,共建反清光复大业。孙中山认为,灭清并不难,而避免外国干涉难,他希望黄明堂不再骚扰越南边境,以免招致外国干涉。黄明堂接口信后,即赶赴河内,与孙中山会晤,对其思想十分倾服,遂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忠实信徒。 1907年3月下旬,孙中山在河内甘必大街62号设立领导机关,指挥粤、桂、滇三省起义领导机关,派黄明堂在越南太原府的左州设立革命机关。 指挥镇南关、河口起义 1907年8月,钦防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委任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指挥镇南关起义。是年12月1日夜,黄明堂率部百余人从背后袭取镇南关,一举攻占三座炮台,大败清军。孙中山在河内得到捷报,翌晨即偕黄兴、胡汉民和日本人池亨吉等亲赴镇南关,黄明堂列队鼓乐欢迎,全军深受鼓舞。孙中山在炮台亲自点炮,并称自己革命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自发炮击清军耳!”但不久清军反扑,起义军因弹尽援绝,退入越南燕子大山。 1908年4月29日夜,黄明堂任总指挥,奉孙中山之命发动云南河口起义,他率领500多义军和投诚巡警攻入河口城,占领4座炮台,击毙清督办王玉藩,队伍发展到3000多人。黄明堂即整编队伍,分路出击,与清军激战近一个月,清廷为之大震。 在河口起义中,黄明堂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名义发布文告,其军纪严明,连外国人也赞叹不已。孙中山在新加坡闻捷大喜,急调黄兴入滇督师。但起义军最后寡不敌众,只剩600余人退入越南。 光复广州的功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黄明堂闻风而动,在广东新会等地组建“明字顺军”,自称大都督,光复恩平、台山、江门、新会等地。 1913年,孙中山发动“讨袁之役”失败,黄明堂避居澳门。广东都督龙济光恨其不为己用,遂拉拢澳葡当局加以迫害。1914年,葡萄牙警察在黄明堂住处将其逮捕,企图以匪首罪名引渡回粤,加以杀害。幸孙中山及时获悉,多方设法营救,使澳葡当局未便引渡。1916年夏,黄明堂被囚禁一年多后,始获释放。 1916年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成立后,黄明堂被委为肇庆军务院第二混成旅少将旅长,1918年任两广巡阅使,后随同桂军讨伐龙济光驻防海南岛,任琼崖道尹兼琼崖要塞司令。 追随孙中山始终不渝 1919年黄明堂任粤军第四路军司令。1921年入桂讨伐陆荣廷,任粤军西南路军总司令,后任边防督办,移驻廉州。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任明堂为南路讨贼军总司令,与陈炯明叛军激战于廉江、电白、钦县等地。1923年1月,粤、滇、桂讨贼联军进占广东,明堂仍率部驻防钦廉地区,任钦廉绥靖处处长。1923年12月,孙中山任命黄明堂为中央直辖第二军中将军长,1924年6月改任建国粤军第四军军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黄明堂哀痛欲绝。不久,他辞去军职,闲居广州。国民政府念其勋劳,给予“上将年俸与国同休”的待遇。 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广州,黄明堂即回钦县大寺招募义勇军抗日,不幸枪伤复发,于11月29日在钦州大寺寓所病逝,终年72岁。1939年,国民政府在大寺修建黄明堂将军墓,以为永久纪念。该墓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墓碑刻有对联一副:“遗爱岂独桑梓,勋名不让刘冯”。刘永福、冯子材和黄明堂是钦州三杰,“不让刘冯”也是对黄明堂的充分肯定。(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