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毕业后留校当教习,但他不安于位,投身于聂士成的武卫军,并参加了甲午之战。战争结束后他到驻日公使馆当武官,考察了日本军事,回国后将自己编写的关于日本军制的兵书进呈聂士成阅览。聂士成知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正急需人才,于是将冯国璋的书转给袁世凯,袁看后大喜,将冯调到小站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兼步兵学堂监督。 段祺瑞于武备学堂炮兵班毕业后,被李鸿章派往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到威海卫炮兵学堂任教师。袁世凯将其调到小站任炮兵营管带兼炮兵学堂监督。 王士珍于武备学堂毕业后,到正定主办随营炮队学堂。甲午之战中带学生入朝参战,后在聂士成军中供职。袁将他调小站后任督操营务处帮办兼讲武堂总教习,后提升为工程营统带。 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三人到小站后成为袁世凯练兵的重要助手,以袁世凯署名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一书就出自他们三人之手。这三个人后来被人们称为“北洋三杰”。除此三人外,袁世凯又陆续调来一些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如曹锟、段芝贵、张怀芝、王占元、卢永祥、李纯、陆建章、鲍贵卿等等。这些人懂新军事,成为小站练兵的重要骨干。另外,袁世凯还从旧军队中提拔了一些老兵老将到小站练兵。如姜桂题、张勋、倪嗣冲等人。这些人头脑简单、盲目服从,忠诚可靠,对于袁世凯想把北洋新军培养成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 链接 小站练兵的编制变化 新建陆军虽然还沿用淮军的营务处、营、队、哨、棚等名称,但编制上已经打破旧军的框架,基本上采用了近代德国陆军的编制:军队分为步、马、炮、工、辎重各兵种;一军分两翼,每翼辖二、三营不等,每营官兵1128人等。 北洋常备军把军队分为常备兵、续备兵和后备兵三种。服现役的称为常备兵,当差三年,支给全饷。三年后退伍回家,列为续备兵,月支饷银一两。又三年退为后备兵,月饷减半。平时在家各就各业,冬季调操一个月,仍给全饷。后备兵四年期满,退为平民。遇有战事,得征调续备兵、后备兵入伍。把军队区分为现役和预备役,也是从外国学来并首次在中国实行的。 常备兵的编制,开始分左右两镇,以两镇(相当于后来的师)为一军,每镇辖部队二协(旅)、马队一标(团)、炮队一标、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营下为队(连)、队下为排、排下为棚(班),全镇工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名。这种编制是效仿当时外国师团制度制定的,只是人数略有减少。 小站练兵训练细节 袁世凯看到旧军思想涣散,纪律松弛,因此在严格训练和纪律严明方面特别重视。他曾对张之洞谈练兵的秘诀,说“练兵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要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吃刀。”对于违纪的官兵,新建陆军分别予以罚薪、降薪、记过、降职、军棍重责等处分,重者甚至砍头示众。传说袁世凯有一次外出巡查,正好遇到一个小军官在田间偷食鸦片,尽管小军官跪地求饶,但袁世凯为正军纪,当场用腰刀把偷食鸦片的军官首级砍下,军中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偷食鸦片。 在编练新军的过程中,袁世凯逐渐制定完善了各种章程条规,如《操场暂行规则》《出操规则》《打靶法式》《将领督操》以及考试、考勤、考绩、奖励、惩罚、校阅等章程,分别制定了冬春季、夏秋季《日课定程》,对何时操练,何时练考打靶,何时演练行军,何时野外攻守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小站练兵征兵要求 清朝旧军队入伍士兵,没有一定条件限制,纪律松弛,不能满足部队需求。袁世凯编练新军以后,制定了严格的招募条件:年限20岁到25岁;力大限平举100公斤以上;身高官裁尺四尺8寸以上;步限每一时20里以外;报明三代家口、住址、箕斗数目;曾吸食鸦片者不收;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五官不全、体质软弱及有目疲暗疾者不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