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为什么选择袁世凯 受家族熏陶饱读兵法 李莲英暗中鼎力支持 袁世凯出生于军人世家,叔祖父、养父均系淮军将领。受家族的熏陶,袁世凯从小爱好兵法,经常浏览兵书,书房中摆满了六韬、三略、阴符、兵经新旧各版,常与人纸上谈兵。1881年,袁世凯投靠其养父的把兄淮军统领吴长庆,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次年8月,随军开赴朝鲜,因“治军严肃,调度有方”,24岁即得以同知补用,赏戴花翎,并在军中初露头角。11月,奉命帮助朝鲜国王训练“新建亲军”。后吴长庆奉调回国,袁世凯仍留朝鲜。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决定让袁世凯以“总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宜”的名义,赴平壤前线,至东北安东、辽阳一带协助清军前敌营务处,联络各军,筹拨粮饷军械。 1895年4月13日,甲午战争刚刚结束,袁世凯就给军机李鸿章上书,发表了他对时局的看法。这份上书,不但详细分析了清军失败的原因,提出了采用西法练兵的主张,而且陈述了自己“广设学堂、精选生徒,延西人为之师、严加督课、分带出洋游历学习”的军事教育理论。此后,袁世凯又多次上书,陈述自己的改革军事的设想,并组织力量将国外的兵制典章、军事著作翻译成中文。他的幕友们为他译撰的12卷《陆军兵书》,共8册,全面介绍和评述了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制度和军事理论。对于这些资料,袁世凯一方面自己潜心研究,加紧学习近代军事知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军事思想。另一方面将它们源源不断地呈献给王公大臣,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晚清军事改革作理论和思想的准备。袁世凯与众不同的行为和自成体系的建军思想,得到了众多要臣的赏识,博得了“知兵”之名。1895年12月,经督办军务处五大臣保荐,光绪帝终于把整顿京畿旧军和编练新军“试点”的任务交给了袁世凯,接替胡燏棻操练新军。 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曾回忆这段往事,爆出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袁世凯在经办这个差使的时候,深深地知道,当时官场中的惯例,仅有朝中大员对他的推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走内线。恰巧他从前在旅途中结识的阮忠枢,这时候正在李莲英的弟弟家里处馆。这个李莲英弟弟的家,实际上也就是李莲英的家。父亲就通过这个关系和李莲英拉上了交情。等到醇王、庆王会同军机大臣保举他来训练新军的时候,西太后很快地就批准了。这件事,李莲英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袁世凯对小站练兵时期的各级军官和幕僚,甚至棚头弁目,几乎都能认出他们的面目,叫出他们的姓名,并且还能大致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心性脾气以及他们的长处、缺点。他还特别注意抓住发放饷银的事。为了杜绝过去军营中惯有的一些毛病,如吃空额、冒领等等,在每月发放饷银的时候,他一定亲自点名,按名发给。 C怎样孵化出北洋政府 网罗人才普及新军事 重用亲信架构多梯次 袁世凯小站练兵,用人方面不得不提。袁世凯深知靠他一个人的力量练兵是远远不行的,就请来老友徐世昌帮忙。徐世昌来小站后,作为袁世凯的参谋长。徐虽为文人,不懂军事,但他足智多谋,在小站练兵中为袁世凯立下了汗马功劳。 既是编练新式军队,就得有懂新军事的人。为此,袁世凯请他的老朋友荫昌为他举荐人才。荫昌曾担任过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总办,该学堂是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是中国第一所以西式兵法培养陆军军官的学校。荫昌推荐了武备学堂毕业的高材生梁华殿和王士珍二人来小站,可梁到任不久,在一次夜操时失足落水身亡。接着,袁世凯又从武备学堂毕业生中物色到冯国璋和段祺瑞二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