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没收全部鸦片:林则徐点燃鸦片战争导火索(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其内容,不用说是全面支持黄爵滋奏议,他还进一步就具体的办法提出了建议。他长期从事实际的行政工作,不空谈理想的议论,而是脚踏实地实行。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实行,可以称之为分阶段完成的策略。比如黄爵滋只简单说了戒烟“给予一年的期限”,而他却补充建议说: 
    ……将一年之限期划分为四限,劝令吸食鸦片者自新,分阶段递加罪名。第一限内自新者,准予免罪。第二、三限内自新者,虽不免罪,但可酌量减轻。过了第四限仍不自新或自新后重犯者,“置诸死地,诚不足惜矣。”开办烟馆者,贩卖鸦片者,以及制造烟具者,均和吸食者同样处以死刑。严刑峻法易于使无辜之人获罪,但对吸食鸦片者不须这种担心,对嫌疑犯甚至无需审问,只需令其静坐即可。真正有瘾者时间一到即成瘾性症状,“情态巳皆百出矣。”这种审讯最简单不过了。如告发无辜之人,企图陷害,真相立即可以大白,告发人反而要受到惩罚。
    林则徐力主禁绝鸦片的言词是十分严厉的。他说:“若犹泄泄视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以御敌之兵,且无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不能无股栗!”
    他提出了鸦片可以亡国的警告。
    皇帝当然不会不知道林则徐和黄爵滋都是宣南诗社的同人。但这不过是选任为解决问题的人偶然同提出问题的人亲近而已。不过,也不能说纯粹是偶然。看来是始终注意这个问题的团体中,很自然地出现了提出问题的人和解决问题的人。
    皇帝决定立即把林则徐从武昌叫到北京来。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阴历十月七日,林则徐接到了吏部(内政部)“来京陛见”的通知。
    他从武昌动身是十月十一日。本来接到拜谒皇帝的命令,应当即日动身。但十月十日是庆祝皇太后万寿(生日)的口子,需要由总督阅兵,因此决定在过了这一天之后再动身。
    谈一点题外的话。从这一年算起,第七十三年是辛亥年(一九一一),清朝在这一年灭亡。虽有阳历与阴历的差别,但在同一个日期十月十曰(即所谓的双十节)、同一个地方武昌所响起的枪声却宣告了革命的成功。当那些穿着立领制服的革命青年们高呼共和国万岁的时候,这个城市里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恐怕还会记得当年总督林则徐在百官们的欢送下。精神抖擞地动身赴北京的情景。而今天的八十岁老人,在辛亥革命那年也已经二十来岁,正是热血沸腾的青年。我们如果把历史这样地搭上桥梁,历史就会一下子跟我们靠近了。
    从武昌到北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十一月十日,林则徐到达北京城外的长新店 。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第二天就赶快入朝参见。
    一清早他就进了乾清官,登陛跪伏在玉座之下。林则徐的日记上记载,皇帝准许他坐在毡垫上,垂问达三刻之久。一刻为三十分钟 。
    第二天又被召见,垂问二刻。
    对林则徐特加恩宠的“紫禁城赐骑”是在十一月十四日宣旨的。准许臣子在紫禁城内骑马,十分罕见,由此可知皇帝对他是如何地信任。
    他这一天这样打扮:
    朝服上有表示三品官以上的九蟒五爪花纹,补服上刺绣着表示一品文官的仙鹤。腰间系着的朝带上有四个镂金正方形版,版上镶着红玉。脖子上挂着珊瑚的朝珠。上殿时必须要用右手紧握朝珠,不让它发出声音。
    不过,林则徐是骑在马上,两手握着缰绳,所以朝珠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
    “朝廷”一词来源于早朝进行政务的地方。阴历十一月中旬,北京的气候已经很冷了,寅时三刻(上午四时)骑马上朝是相当早的。当然,宫内是灯火辉煌。
    从天安门到中门站着仪卫。
    林则徐打着杏黄伞(盖伞)和青扇飞虎旗,带旗枪六根、青旗八杆、前引二人、后从八人。马身上装饰着华丽的缨子。
    俗话说南船北马。中国北方人爱骑马,而南方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不擅长骑马。林则徐是福建省侯官县人,是道地的南方人,而且又是文官,对骑马很不熟练。传说林则徐骑在马上轻松地走进紫禁城。听起来好象十分威武,其实他是两手紧攥着缰绳,显得十分紧张。
    据林则徐的日记上记载,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骑在马上战战兢兢的样子,对他说:“你不惯骑马,可坐椅子轿。”他赶忙“叩头谢恩”。
    椅子轿又名肩舆,是在八人抬的舆上面再放上一把椅子。坐在这样的椅子舆上,脑袋当然比骑马还要高。这也是一种破例。
    林则徐从第一次入宫参见之曰起,一连八日都被召见。这确实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破例。
    振奋的道光皇帝看来对林则徐相当满意,他是想把一切都委交给林则徐。他给予这么多破例的待遇,可能是想给朝臣们这样一种印象:林则徐是拥有特别权限的人物。而且赐骑和坐椅子轿入宫参见的消息立即会传到皇城之外,所以他肯定还有另一个意图,要向一般的人们显示林则徐的权威。
    十一月十五日,林则徐得到这样的敕命:“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该省水师兼归节制。”
    所谓钦差大臣,是根据皇帝的命令,在某个问题上授与全权而派出的大臣。
    关防就是公印,盖有这种关防印的文书也称关防。钦差大臣的关防具有近似敕命的权威。皇帝在有关禁除鸦片
    的问题上一切均委交林则徐处理,并把广东水师(海军)的指挥权交给了他。
    林则徐在滞留北京的期间十分繁忙,他必须要到各处去拜访有关的官员。日记上连日可看到“出城拜客”的字句。
    除了拜客之外,他还必须要事先冷静地考虑好第二天召见时的奉答。宣南诗社的同人们大概也看出了他的繁忙,好象并没有去打扰他。龚自珍只去过烧酒胡同林则徐的下榻处拜访过一次;魏源这一年一直在扬州,当然没有见面。
    “事势有难言者”
    林则徐在京滞留期间,宣南诗社的同人龚自珍只去访问他一次,而这一次他把自己关于鸦片问题的书面意见交给了林则徐。
    这就是收在他的文集中的《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龚自珍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战守之策,论述了决定、答难、归墟诸义,极其费解。其概要如下:
    ……吸食鸦片者处缳首诛(绞首刑),制造者、贩卖者处刎脰诛(斩首刑),士兵吸食者也要斩首。禁绝鸦片必须要重视武力。把全部夷人迁往澳门,只留一所夷馆,以供互市。……
    他提出了这些建议,甚至说对仆役以及左右亲近之人也要视为大敌,应当对他们小心注意。
    龚自珍早就意识到林则徐这次的广东之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比林则徐小七岁,官职级别也相差很大,但他作为结社的同人,对林则徐这次独自去广东感到担心,他想为林则徐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因为,林则徐这次是到一个陌生的,而且是臭名昭著的坏地方去赴任。
    龚自珍表达了这样的意图: 如果林则徐愿意,我可以陪你去广东,希望尽力为你效劳。
    他当时是礼部的主事,在中央机构中是个“处长级”的干部,官位不过是六品。实际上他不久就丢弃了这个官职,而当时他大概就有了随时弃官的想法。
    当时的高级官吏在自己的身边都有一群私人秘书,这些人被称作幕僚或幕客。据说,实际的行政工作并不是由衙门里的下级官吏来办,而是由这些幕客主持。因为是私人秘书,所以既不要科举考试的学历,也不要办理政府委任的手续。只要林则徐愿意,象龚自珍这样杰出的人才随时都可以加入他的幕僚,而且当时是文牍政治的时代,龚自珍写的那一手好文章一定会起很大的作用。
    林则徐在京滞留期间,因为繁忙而未能答复龚自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