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也是最后一起援军,是秦日纲受封为燕王,在曾立昌等出发后两月,领兵由安庆出发的。这支援军兵力不详,但确有其事。李秀成在其《自述》中提到这件事:“封燕王秦日昌(纲)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543页。)并将此事指为天朝十误的第三误。清方则认为秦日纲畏缩不前。“甲寅四月调回江宁,封燕王。杨贼再令北犯。日纲往扰凤阳、庐州一带,不愿北行,禀奏杨贼云:‘北路官军甚多,兵单难往。’”(《太平天国》(三),第50页。)日纲乃退回安庆。 此外,还有罗大纲也拟北行未果,时间和以上援军行期相近。据《贼情汇纂》记载,天朝把罗大纲“甲寅二月调回江宁,令与胡以晃等上犯和(州)庐(州)……”(《太平天国》(三),第61页。)。按胡以晃此时已占领庐州,曾立昌等部北伐援军已过黄河,天朝命罗大纲随胡以晃或者代胡以晃北行。罗大纲没有应命援北,而是由安庆渡江南下,“遂扰建德东流等处”(《太平天国》(三),第61页。),所以罗大纲奉命援救北伐军,并未成行。 几起北伐援军的半途而废,充分说明太平军北伐过程中战略分歧的严重。由于得不到粮饷接济和援军接应,北伐军从渡过黄河之始,不得不孤军奋战。 在林凤祥之后,只要有一路援军到达目的地,就不但北伐军能够保全,而且林凤祥等或许早已问鼎燕京,为太平天国写下另一页不同的历史了。可惜三起援军都半途而废,才使北伐军成为孤军。 而这支能攻善守的孤军,以极其高昂的士气和坚贞不屈的忠心,两年中转战苏、皖、豫、晋、冀、鲁六省,一度逼近北京,屯据独流、静海,由进攻转为守势,其守也是十分顽强耐战的。若以1853年5月15日浦口誓师至11月1日天津稍直口受挫后为进攻期,此后转为守势,他们先在独流、静海固守3个多月;1854年2月5日突围,转战直隶阜城,从3月9日到5月5日。苦守又近3个月。从阜城突围到直隶连镇后,林凤祥率数千饥疲之兵,与数万马步炮俱全装备精良的清军抗衡,直至兵员死尽、林风祥负重伤被俘,从1854年5月5日至1855年3月7日,死守了10个月,而李开芳率630人由连镇突围出去,寻找北伐援军,先后在山东高唐州城坚守了八个半月,在冯官屯则以300残兵抗僧格林沁数万精兵,固守了二个半月,至1855年5月31日才全军覆没。他们防守也是古今罕见的战例。 林凤祥、李开芳等都就义于北京,林凤祥含笑傲视行凌迟刑的刽子手死得特别壮烈。 太平军主力在北伐中覆灭后,军威军势大落。全军转入以争夺长江上游为中心的天京防守战,虽然曾经两次打破过包围天京的江南大营,但终未挽回颓势。加以1856年9月的天京内乱和后期军中又发生战略上的东(取上海)西(保安庆)之争,局势越发不可收拾。在北伐军覆灭后9年,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沦陷。战略上争执的各派,随着天国灭亡而同归于尽。这是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时,最为喟叹不已的可悲处。 【资料来源:《历史教学》1993年第2期 作者:魏文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