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传奇名将祖大寿:怎么走上叛降之路(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辽沈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兵困大凌河
    大凌河城是明朝位于东北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城内居民多达三万人。在城外的险要处,设有一百余座小城堡,每个城堡由一名将领统辖。其中最大的城堡叫鱼子嶂台,有居民六百余人;最小的城堡只有约七十人。这些散布于城外的小城堡与大凌河城守望相助,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公元1631年9月1日凌晨,皇太极率领两万大军分两路集结于大凌河城下。
    皇太极不是不知道祖大寿的厉害。面对这座坚不可摧的城堡,他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战术,将大凌河城团团围住,沿城四周修建栅栏,并挖出一条宽五尺、深七尺的壕沟,铺上秫秸,覆盖上土。在离壕沟五丈远的地方修一道类似城墙的围墙,试图切断大凌河城与周围各城堡的联系,将其变作一座孤城。
    这是一套严密的围困工事,困守在城中的祖大寿开始还时不时出动数十人、几百人的小股部队,或企图出城收割庄稼,或是骚扰,或作试探性的突围,都被八旗兵痛打了回去。
    祖大寿吃了几次亏,从九月下旬开始紧闭城门,再不出城作战。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朝廷增派的援军上面。
    这时,皇太极开始着手扫平位于大凌河城周围的大小城堡。他先礼后兵,派明降将马光远和儒臣范文程出马劝降,现身说法的效果是:两个离大凌河城较远、处于防御体系外围的小型城堡归降。
    对于离城较近的城堡,劝降的效果并不明显,皇太极下令用炮火轰击,几日下来,已攻下四个军事堡垒。
        全线溃败的明朝援军
    此时,明朝的二千援军先头部队到达,皇太极派出三百名后金兵应战,明军大败。皇太极又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率五百名满洲骑兵和五百名蒙古兵去拦截明军六千人的主力部队,在数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八旗军偷袭成功,一击而中,败走的明军仓皇逃往锦州方向。
    一名被俘的明军军官被带到大凌河城下,向城内守军喊话:朝廷派来的援军已败,不要再等了。大凌河守军的士气为之一挫。
    之后,明廷又派出一支约四万人的援军前来解救大凌河。领兵的是有着丰富的与后金战斗经验的原辽东经略孙承宗。十月七日,其前锋已经抵达锦州城外,在小凌河对岸安营扎寨。十月十一日,皇太极亲率一支队伍赶往锦州。途中,皇太极甩下大部队,只带二百名亲兵轻装前进。这支精锐的先头部队快速赶到小凌河,与明军隔岸相望。皇太极毫不迟疑,披挂上阵,一马当先全速渡河,杀入明军营寨。相当于后金兵35倍数量的明军士兵竟方寸大乱,一味退却,后金兵紧随其后,尽兴砍杀。
    十月十九日,明将张春率百余名战将、四万名士兵渡过小潜河向大凌河逼近。皇太极率兵前去迎击,见对方兵多将广,壁垒森严,为了避免遭受过多的伤亡,下令原路撤回。
    十月二十二日凌晨四更时分,明军悄悄拔营,意图偷袭后金兵营。距大凌河城仅十五里时,被后金军哨探发现。皇太极迅速集合部队,率二万人马迎战数量两倍于自己的敌军。
    两军主力正面交锋,一时间杀声震天、箭落如雨。后金军用炮火轰击,明军枪炮相还。一时间难分胜负。明军为了抵御进攻,乘风势点燃了地上的干草,大火烧向后金军的炮兵营。
    不料,就在这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风向突然改变,原本烧向后金兵的大火反扑向放火的明军。皇太极趁势再次发起正面进攻,后金骑兵冒着明军的炮火奋力冲击,明军终于抵挡不住后金骑兵的冲锋,阵脚大乱,溃不成军。皇太极事先已在明军逃跑的路上布下伏兵,一举活捉三十余名明军将官,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张春。
    明援军大败,此后,朝廷再也没有能力派新的援军前来解救大凌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