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宋辽夏金 >

南宋与元战争(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西安交大科技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蒙古窝阔台汗六年至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南宋端平元年至祥兴二年,1234—1279年),蒙古(元)军攻灭南宋,统一中国的战争。 
    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参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建立蒙古国称成吉思汗后,相继攻灭西夏和西辽(参见蒙古与西夏的战争、蒙古攻西辽之战)。窝阔台继承汗位后,联宋灭金(参见蔡州之战),成为北方统治者,形成了蒙宋对峙形势。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未经充分准备,即乘蒙古军自河南撤兵河北之机,遣军收复原宋西京、东京、南京(今河南洛阳、开封;商丘南),被蒙古军击败。当年夏,窝阔台与诸王议定,在西征钦察、斡罗思,东征高丽的同时,集中部分兵力,南下攻宋,从而揭开了蒙(元)宋战争序幕。 
    窝阔台的连续进攻
    蒙古灭金后,南宋仍沿袭御金部署,实施对蒙古防御。四川战区,以七方关(今甘肃康县东北)、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阶、成、西和(今甘肃武都东南、成县、西和西南)、凤(今陕西凤县东北)四州及天水军(今甘肃天水西南)为重点,部署四支御前诸军;荆湖战区,以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江陵(今属湖北)、鄂州(今武汉武昌)为重点,沿边一线分点屯兵;两淮战区,以淮河为屏障,屯兵庐州(今合肥),滁州(今属安徽)、扬州(今属江苏)等诸军事重镇。 
    窝阔台针对南宋防御部署,采取削弱南宋实力、迫其臣服的方略,分遣两路大军,实施连续进攻。七年六月,窝阔台命皇子阔端、将领达海绀卜等率西路军攻蜀;命皇子阔出(一作曲出)、宗王口温不花等率东路军攻荆襄。八月,东路军破唐州(今河南唐河)、枣阳(今屑湖北),西掠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邓州(今属河南)后北归。十一月,西路军攻占沔州(今陕西略阳),前出至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被权差利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曹友闻击退(参见沔州之战)。八年三月,东路军再攻荆襄,占襄阳,破郢州、荆门(今屑湖北)。九月,西路军分兵两路入川,避开仙人关要隘,迂回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老勉县),全歼曹友闻军(参见阳平关之战)。十月,东路军主帅阔出病死,忒木台率军进逼江陵(今属湖北),被宋军孟珙击退(参见江陵之战)。西路军攻占成都后,主力退回陕西。九、十年,东路军因进攻荆襄受挫,遂将主攻方向转向两淮,先后于安丰军(今安徽寿县),庐州被宋将杜杲击败(参见庐州之战)。十一年春,宋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兼知鄂州孟珙遣军收复襄阳、信阳(今属河南)、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等城(参见京襄之战)。遂以江陵府为基地,大兴屯田,训练军伍,经理荆襄,策应四川,使荆湖战场出现转机。八月,阔端遣达海绀卜率军入蜀,再占成都,攻掠成都、潼川两路及重庆周围州县。蒙古汉军汪世显部越渠江而东,破万州(今四川万县市),克夔州(今奉节),企图出三峡入两湖,至归州(今湖北秭归)大垭寨,遭孟珙截击败退(参见大垭寨之战)。孟珙乘势收复夔州。十三年十一月,蒙古军复入蜀,再破成都。旋窝阔台病逝,蒙古军留部分兵力屯驻要地,主力北归,对宋战争暂告一段落(参见窝阔台攻宋之战)。 
    蒙哥的战略大迂回 
    南宋在同蒙古军作战中,逐渐形成守长江上游以固下游,守汉淮以蔽长江的防御方针,加强了四川、荆湖、两淮三个战区的设防。四川战区,余玠采取守点控面的防御措施,建立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梯次防御体系(参见余玠防蜀之战)。荆湖战区,宋安抚制置大使孟珙招兵置军,大兴屯田;为阻止蒙古军过夔门沿江东进,实施了梯次防御。江淮战区,在军事重镇和要点加筑城寨,增兵守备,并于城寨百里以内,三里一沟,五里一渠,遏制蒙古骑兵长驱奔袭。同时还造轻捷战船,以水、步混编组成游击军,屯戍长江,拟随时应援。 
    蒙哥继汗位后,针对南宋防御部署,命四川、河南、山东诸军开辟屯田,与宋军争夺城镇与堡寨。蒙哥鉴于水军缺少,难以越过长江天险,遂采取战略大迂回,从翼侧及侧后攻宋。 
    蒙哥汗三年(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九月,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军征大理(今属云南)(参见忽必灭大理之战)。忽必烈分兵三路南进,自率中路经满陀城(今四川汉源北),再渡大渡河,取古清溪道南下,穿行山谷2000多里,三路会师后全歼大理军主力,占领大理城。旋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台等继平大理诸部。六年六月,蒙哥以对南宋的侧后包围已告完成,乃由两翼攻宋。右翼,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帖哥火鲁赤、带答儿自利州(今四川广元)、兴元(今陕西汉中),南北对进攻四川(参见蒙古攻四川之战);左翼,命宗王塔察儿、驸马帖里垓攻宋两淮。十二月,右翼,兀良合台、帖哥火鲁赤等会师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附近后,各按原路返回。左翼,塔察儿军至山东,因军纪不严被召回。八年二月,蒙哥亲率大军攻宋。命兀良合台自大理经广西北上策应;命忽必烈南攻鄂州;自率主力攻四川,企图东出夔门,浮江而下,待三路会师鄂州后,合兵攻临安(今杭州)。七月,蒙哥率军4万由陇州(今陕西千阳西北)经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南进。是年冬至利州,先后克降苦竹隘(今四川剑阁北)、大获(今苍溪东南)、青居(今四川南充南)、大良平(今四川广安东)等城。先期入蜀的蒙古军,由纽璘率战船200艘沿江东进,占领涪州(今四川涪陵),造浮桥以阻宋军援蜀,又于铜罗峡据险为垒,阻扼重庆宋军北进(参见纽粦攻四川之战)。九年二月,蒙哥率军围攻东川防御要点合州。守将王坚依托险峻地形和坚固壁垒,固守力战。蒙古军连攻5月不克。后蒙哥亲临现场督战中炮风,卒于军中,进攻四川的蒙古军撤军北归(参见钓鱼城之战)。同年九月,忽必烈率军进至长江边,虽得蒙哥死讯,仍令诸军自阳逻堡(今武汉东)渡江,围攻宋要地鄂州;并派兵接应兀良合台军北上。忽必烈督军攻城两月未克,闰十一月,得知阿里不哥准备在漠北称汗,决定北归争夺汗位,遂扬言攻临安,以迷惑宋军。宋军统帅贾似道在各路援军集结鄂州附近,又得知蒙哥死讯的情况下,不乘机反击,却擅自遣使以划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向蒙古军乞和。忽必烈趁此允和,撤军北归(参见鄂州之战)。(参见蒙哥攻宋之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