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国——又称泰国。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遣使暹国,因航路受阻,未至其国。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暹王遣使携国书(金册)至大都。次年,元朝遣使者去暹国通好。1294年,暹国王敢木丁遣使至中国,元成宗遣使臣回访。 此后,暹国与元朝的关系更为密切。大德四年(1300年),敢木丁第二次来中国,带走不少的陶瓷工匠回国,开创了暹国的陶瓷业。 至正九年(1249年),暹国为其南面的罗斛国所并(汪大渊《岛夷志略》),合称暹罗(或暹罗斛)。罗斛与暹都曾分别与元朝建立过友好关系。 缅甸——其古名蒲甘或缅国。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遣使奇德托因去缅国通好,缅国遣价博出使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左右,缅王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遣使贡纳方物。《经世大典·叙录》载,大德三年云南行省左丞芒兀都鲁米司的奏章:缅王归朝十一年,未尝违分。元贞二年(1296年),缅王又遣其子信合八的朝见元成宗。次年,成宗遣使送信何巴德归国,封其父为缅国王,赐其权臣阿散哥叶三珠虎符。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阿散哥叶之弟僧哥速建都邦牙,仍对元朝贡使不绝。 (二)南海诸国:元朝在南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南海西洋诸国的友好关系。忽必烈曾令唆都等奉玺书十通,招谕南海诸国,占城、马八儿(印度东海岸)等俱奉表入贡。忽必烈并重用南宋的降臣蒲寿庚,利用侨居福建的外商与南海诸国的联系,招致诸国,发展海外贸易。至元十六年(1279年),马八儿国遣使元朝。元朝派杨庭璧为使臣,多次出使俱兰(印度西海岸)。至元十九年(1282年)二月,杨庭璧抵俱兰,其国主及宰相马哈麻等接受玺书,并遣其使臣祝阿里沙忙里八的入贡。杨庭璧四次出航印度,大大增进了中、印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苏木达国通过俱兰,也向元朝遣使通好。因此,南海十国:马八儿、须门那、僧急里、南无力、马兰丹、那旺、丁呵儿、来来、急兰亦、苏木都剌,皆遣使元朝。元朝商人在南海的贸易十分活跃,其中不少人迁居于南海诸岛。 元贞元年(1295年),爪哇麻喏巴歇朝(即土罕必都耶所建的新王朝)遣使者来到中国重建友好关系。后来,爪哇国王还多次以大臣为使节,来元朝通好。至大元年(1308年),元朝国师随商船曾去爪哇国寻找佛经(《江苏金石志》卷20《昆山州重建海宁禅寺碑》)。泉州及南方各地的中国商人,经常到爪哇贸易,常获大利(《马可·波罗行纪》)。 元朝与印度的交往,主要通过海路进行,水路得便风,约十五日可到马八儿和俱兰(《元史》卷210《马八儿传》)。这两个国家位于印度半岛的南部东西海岸,是阿拉伯半岛到中国海路的必经之地。当时,马八儿和俱兰是足以纲领海外诸番国的国家。有元一代,中印之间往来频繁,仅《元史》记载的互派使者的次数就达数10次之多。欧洲人自海路来往中国,多在马八儿或俱兰停留。 三、东非诸国 元代非洲北部最强大的国家是埃及的曼麦流克王朝(1250-1517年)。元代人称埃及为密昔儿。密昔儿阿拉伯文为Misr,是希伯来文Mizrdim的缩写。曼麦流克王朝大臣乌马里,著有《眼历诸国行记》一书,书中除记载了自成吉思汗祖先阿兰果火直到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简要历史外,阔台后王、察合台后王、术赤后王的情况以及他们与元朝的关系等也均有记录。这部书是研究蒙古史和元史的宝贵史料。 元代著名旅行家汪大渊附商舶出海,往来于中国、非洲,至数十国,回国后著《岛夷志略》一书,记其所见所亲。其中记载了位于非洲东海岸附近的层拔罗国,即今之桑给巴尔。 摩洛哥人伊本·拔图塔是元代的著名旅行家。1341年,元顺帝遣使至印度,德里算端(君主)派伊本·拔图塔到中国报聘,他于1342年离德里赴中国。1354年伊本·拔图塔自泉州启程回国,口述其旅行经历,由算端派书记官术札伊记录成书。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元朝与海外各国贸易往来的情况,其中有中国的瓷器运销印度及其他海外国家,并转销到摩洛哥的记述(玉尔《中国和通往中国之路》)。《游记》为阿拉伯文多卷本。全书手稿于19世纪前期在摩洛哥发现,后由法国学者加以校订并译成法文出版。 大德五年(1301年),元朝派使者回回人麦术丁等赴木骨都束(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购买狮、豹等名贵动物;又遣使四出,计正使随员共37人,赴刁吉儿地采办异物(《经世大典·站赤》;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下册)。 四、钦察、察合台、伊利与窝阔台四大汗国 名义上奉元朝皇帝为大汗,事实上是独立政权的钦察、察合台、伊利(又称伊儿)与窝阔台四大汗国,元朝皇帝通过赐予和朝贡等方式,彼此在经济上的交流仍然存在。诸汗国的贡品多是西域的大珠、珍宝、玉器、水晶、马驼、文豹、狮、虎、药物和特产的佩刀。元廷的回赐则为钞币、缎帛、绣彩、金银和东北特产的海东青猎鹰。贡使往往受命携来重金,广购元朝各种土产,使者本人也乘机贩运货物。因之,每一批使者实际上便是一支庞大的商队。 蒙元统治时期,东西方之间人民的交往也空前繁盛。早在成吉思汗西征中,一大批投附的官员、军卒、工匠和驱奴被掳东来,以后又辗转迁入内地。随后是大批中亚商贩、旅行家,沿着东西驿道,络绎东来。元人文献把他们泛称为回回人、西域人或大食人,统归色目人。他们在内地随意居住,踪迹遍及城乡各处,但在一个地方内又往往保持小范围的聚居,嫁娶丧葬、宗教信仰仍维持原有的习俗。在有回回人聚居的城市中,如大都、太原等地,都建有清真寺。元朝设立回回哈的司,管理伊斯兰教徒刑名事务。伊斯兰教徒与佛、道和基督教徒一样,都享有特许的优免赋役的权利。他们定居各地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汉文化,不少人成为汉文化修养很高的文学家,同时也把中亚的伊斯兰文化传播到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