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魏晋南北朝 >

刘渊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博源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刘渊(?—310.8.29),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军事统帅。
    刘渊远祖是汉初匈奴杰出的军事统帅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娶汉高祖刘邦的宗女为妻,并与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以刘氏为其汉姓。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所部五千余落降汉。公元50年,东汉光武帝使单于入居西河郡美稷县(西晋时改名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匈奴族的一部分人从此开始住在汉朝的边界以内,同汉人杂居在一起。
    刘渊祖父于扶罗,在黄巾起义时率兵助汉镇压黄巾。因单于庭内乱而不能被立为单于,遂留居中原。自立为单于,乘董卓之乱而攻掠太原、河东等郡,屯驻于河内郡。于扶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立为单于。刘渊的父亲刘豹被任命为左贤王。曹操执政后,为了加强对这些入居塞内而人口越来越多的匈奴人的管理,于公元216年分呼厨泉部为五部,刘豹为左部帅。左部有众万余落,居故兹氏县(今山西临汾市南),是当时左右南北中五部最大的一部。五部共三万余落,分布于晋阳汾涧之滨(今山西汾水流域)。五部虽在形式上保留了匈奴的部族组织,但“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三国志·梁习传》),实际上却置于中原封建王朝的严密有效的控制之下。
    刘渊的母亲也是匈奴人,姓呼延氏。大约在曹魏嘉平年间(249—254年)生下刘渊。刘渊自幼就“龆龀英慧”(《晋书·刘元海载纪》)。刘渊七岁时,其母去世,他就像大人一样号哭不绝,哀感四邻。宗族部落的人都为之赞叹。当时的司空王昶听到此事,也派人送来办丧事用的财物,以褒奖刘渊的孝道。
    刘渊所在的匈奴部落,因久在中原,汉化程度较高,故刘渊自幼就拜上党儒生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等儒家经典。还特别喜欢读《春秋左氏传》和《孙子兵法》,并大体上可以将二书内容背诵出来,他勤勉好学,博览《史记》、《汉书》及诸子百家。他曾对同学朱纪、范隆说:“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即随何、陆贾)无武,降灌(指周勃、灌婴,降即绛,周勃为绛侯)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晋书·刘元海载纪》)!刘渊遂学习武事,并且“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晋书·刘元海载纪》)。
    刘渊成年后,“姿仪魁伟”(《晋书·刘元海载纪》),身高八尺四寸,胡须三尺余长,中间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屯留人崔懿之、襄陵人公师彧以善于相面著称,见到刘渊后,大惊失色说:“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晋书·刘元海载纪》)。于是对刘渊非常崇敬,甘居其下与之交结。太原士族王浑也虚襟与刘渊交友,命其子王济拜见刘渊。
    魏咸熙年间(264—265年),刘渊作为任子居住在洛阳,当时执政的司马昭对他十分礼遇。西晋建立后,时为越骑校尉的王浑屡次向晋武帝谈起刘渊。晋武帝遂召见刘渊,与之交谈后,非常高兴,对王济说:“刘元海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王济回答说:“元海仪容机鉴,实如圣旨,然其文武才干贤于二子远矣。陛下若任之以东南之事,吴会不足平也。”武帝深以为然。但孔恂、杨珧却进言道:“臣观元海之才,当今惧无其比,陛下若轻其众,不足以成事;若假之威权,平吴之后,恐其不复北渡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任之以本部,臣窃为陛下寒心。若举天阻之固以资之,无乃不可乎”(《晋书·刘元海载纪》)!晋武帝默然不语,任用刘渊事亦按下不提。
    西晋咸宁年间(275—280年),关陇地区氏族在树机能领导下起义,朝廷屡次镇压均告失败。晋武帝为镇压起义,决定选拔得力将帅出征。尚书仆射上党人李憙劝武帝说:“陛下诚能发匈奴五部之众,假元海一将军之号,鼓行而西,可指期而定。”孔恂说:“李公之言,未尽殄患之理也。”李憙勃然大怒说:“以匈奴之劲悍,元海之晓兵,奉宣圣威,何不尽之有!”孔恂说:“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机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晋书·刘元海载纪》)。晋武帝认为孔恂言之有理,未采纳李憙的建议,另选名将马隆前去镇压。
    两次仕进受阻,刘渊深知其原委。后来东莱游侠王弥离开洛阳回乡里,刘渊在九曲之滨与王弥饯行,哭泣着对王弥说:“王浑、李憙以乡曲见知,每相称达,谗间因之而进,深非吾愿,适足为害。吾本无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洛阳,永与子别”(《晋书·刘元海载纪》)。说罢慷慨长叹,歔欷不已,纵酒长啸,声调激昂,在坐者天不为之流泪。当时,齐王司马攸也在九曲,闻讯后驰马探视究竟。见此状,遂进言晋武帝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王浑劝谏道:“元海长者,浑为君王保明之。且大晋方表信殊俗,怀远以德,如之何以无萌之疑杀人侍子,以示晋德不弘。”晋武帝说:“浑言是也”(《晋书·刘元海载纪》)。
    刘豹死后,晋武帝命刘渊代为左部帅。刘渊由洛阳回到了并州,从此摆脱了人质的地位。太康十年(289年),西晋改五部帅为五部都尉,刘渊任北部都尉。在自己所辖的部族和地区施展政治才能,史称他“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晋书·刘元海载纪》)。从而为他以后成为匈奴族的主要首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骏辅政期间,以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正式承认了刘渊在匈奴五部中的领导地位。元康末年,刘渊因部人叛逃出塞而受牵连,被免官。时成都王司马颖镇邺,表请任刘渊为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使其脱离五部,在邺城任官。
    刘渊被免官和仕宦于邺城,是西晋政权出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歧视的心理,企图限制刘渊势力的发展、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这一措施引起了长期以来受到中原封建王朝的排斥打击的匈奴上层贵族的不满。当时正值八王之乱,司马氏诸王相攻,“惠帝失驭,寇贼蜂起”(《晋书·刘元海载纪》),西晋政权对少数族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刘渊的从祖,原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遂召集匈奴五部上层贵族,对他们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晋书·刘元海载纪》)。于是众人密谋,共同推尊刘渊为大单于。又派呼延攸到邺城,将众人之谋告知刘渊。刘渊遂请求成都王司马颖,佯称回部落参加葬礼。司马颖不答应。刘渊无奈,只好让呼延攸先回去,告诉刘宣等人纠集五部,再招聚宜阳附近的诸胡族,表面上声称助成都王司马颖讨逆,实则为以后起兵做准备。
    刘渊既然一时不能回部落,只好暂时依附于司马颖。永安元年(304年),司马颖废太子司马覃而自兼皇太弟,又任丞相,在邺城形成与拥戴惠帝的东海王司马越相对峙的政治中心。刘渊在表面上的恭顺,使他赢得了司马颖的信任,任命他为太弟屯骑校尉。后来,东海王司马越率洛阳禁军讨司马颖,司马颖又以刘渊为辅国将军、督北城守事。七月,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战于荡阴,司马越大败,司马颖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刘渊也因此迁冠军将军,封卢奴伯。
    成都王司马颖虽取得胜利,但地位并不巩固。七月,东海王司马越系统的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发兵讨伐司马颖。面对强敌,刘渊劝告司马颖说:“今二镇跋扈,众余十万,恐非宿卫及近都士庶所能御之,请为殿下还说五部,以赴国难。”颖说:“五部之众可保发已不?纵能发之,鲜卑、乌丸劲速如风云,何易可当邪?吾欲奉乘舆还洛阳,避其锋锐,徐传檄天下,以逆顺制之。君意何如?”刘渊回答说:“殿下武皇帝之子,有殊勋于王室,威恩光洽,四海钦风,孰不思为殿下没命投躯者哉,何难发之有乎!王浚竖子,东嬴疏属,岂能与殿下争衡邪!殿下一发鄴宫,示弱于人,洛阳可复至乎?纵达洛阳,威权不复在殿下也。纸檄尺书,谁为人奉之!且东胡之悍不逾五部,愿殿下勉抚士众,靖以镇之,当为殿下以二部摧东嬴,三部枭王浚,二竖之首可指日而悬矣”(《晋书·刘元海载纪》)。成都王颖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派遣他回部落纠集五部,以抵御司马腾和王浚的进攻。
    刘渊回到左国城,刘宣等人尊他为大单于。短短二十天,刘渊就招集了5万余众,集中于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八月,王浚派部将祁弘率领鲜卑兵攻打邺城,司马颖迎战失利,遂挟惠帝南奔洛阳。刘渊闻讯,说:“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然吾与其有言矣,不可不救”(《晋书·刘元海载纪》)。于是命令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等率步骑2万,准备进攻鲜卑。
    刘宣等人再三进谏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单于积德在躬,为晋人所服,方当兴我邦族,复呼韩邪之业,鲜卑、乌丸可以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