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看曹操那里派出了多少增援部队:第一批是于禁、庞德率领的七军,这一批部队被关羽消灭了。紧接着,曹操派出他的五虎上将———徐晃的部队,他们吸取上一次于禁被消灭的教训,在兵力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先按兵不动,不同关羽决战。曹操又陆续给他补充了后续部队,派出了第三批、第四批部队,估计徐晃这时的部队至少在五万左右,再加上樊城曹仁的军队,形成了里外夹攻之势。曹军对关羽已经具有压倒优势。这还不算,曹操还不放心,他又下令,把合肥张辽的部队调过来。张辽是曹操的五虎上将之首,他曾经在合肥打败孙权,威震逍遥津,差一点就活捉了孙权。所以说,曹操为了对付关羽,已经把他的王牌军都拿出来了。这还不算,曹操觉得还镇不住,于是决定“御驾亲征”,他统率十几万精锐部队,开赴距离襄阳不远的地方——摩陂。曹操一生南征北战,打过多少大仗、硬仗,碰到多少困难,但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了打关羽,花费这样多的心血,进行了全国总动员。 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对这件事曾经做过评论。他说:“就是吕蒙不偷袭荆州,关羽也必然被曹操打败,关羽哪里是曹操的对手,后来曹操借吕蒙的手来对付关羽,只不过是他想让鹬蚌相争,他自己好坐收渔人之利罢了。”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也做过这样的评论:“吕蒙偷袭荆州,这确实是难以预料的,但就是吕蒙不偷袭荆州,关羽能制服曹操吗?关羽对付曹仁还可以,对付曹操那就差得远了。”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后来的史学家、思想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 一场荆州之战,失去的不仅仅是蜀国的一员大将,也不仅仅是一块战略要地,它失去的是之前刚刚有所好转的蜀汉江山的大好形势!传统的观点总是把这次失败归结在关羽的疏忽大意上,当然,作为这次战役的指挥者,关羽的确要负责,他也付出了人头落地的惨痛代价。但诸葛亮作为军师责任更重大,可是到底能否就此断定诸葛亮是“借荆州杀关羽”呢?而谁又应该对关羽之死负责呢? 关羽的无奈 荆州之战,从时间和信息上来说,蜀汉这个时候是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救关羽的。如果刘备、诸葛亮得知关羽丢失荆州的消息后,即刻出兵,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去救关羽,或许还有机会,还来得及。 当时关羽留了相当一部分兵力,驻守在大本营,防范东吴的偷袭,这就说明关羽还是有一定警惕性的。但是,关羽攻打襄樊的兵力实在太少,刘备、诸葛亮又不肯给关羽补充兵力,甚至连近在咫尺之遥,也就是在上庸的刘封、孟达也不听指挥,不肯从上庸过来支援关羽,关羽百般无奈,才动了将镇守江陵、公安大本营的部队调出来这个念头。但是关羽还是犹豫不决,不敢下这个决心,毕竟关羽南征北战数十年,虽然称不上足智多谋,但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军事常识的一介勇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