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吴敬梓和子贡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吴敬梓(1701-1754)是清代著名作家,他所写的《儒林外传》被中外研究者誉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最具创新性的现实批判主义著作。那么吴敬梓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小说,又能写出这样一部小说呢?
    大家都知道明清是古代科举考试最盛行的时期,也是科举考试走向僵化没落的时期。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据说其家族几辈人都曾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吴敬梓这一代,却是时运不济,他本人自1720年初次参加科考中了秀才之后,就再无“功名”可言,屡考屡败。不仅如此,因为只知考试不知生计,他自己所继承的小康家庭的那部分财产,也被他消耗一空,家乡人都说他不肖,十分地轻视他。所以,为了逃避家乡人指责的目光,他被迫于1733年春天举家迁居南京。当时,吴敬梓非常难过,但也开始认真反思科举考试的弊端。
    据说《儒林外传》这部巨著就是完成于1740年到1750年之间的,那正是吴敬梓弃绝科考之后的自由而艰难的一段岁月。这时的他终于放开了,不仅不再为科举考试那点事儿所羁累,而且可以以批判的眼光来思考和揭露它了。《儒林外传》嘲讽明清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描写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儒生文人的迂腐,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一部最辛辣的讽刺小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的种种思考与寄托。
    往事越千年。春秋时代的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贡,十分注意调查研究。他在出游的时候遇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子里的蔬菜浇水,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子贡心生同情地对老人说:“老人家,我以前在别处看到有人使用一种机械浇灌菜园,又轻便又快速,如果您老人家也用上这种机械,那浇菜园子就轻松多了”。
    听罢子贡的话,老人不仅不感到高兴,反而严肃地批评道:“年轻人怎么就知道投机取巧?我师傅告诉我,只有勤奋才能成大事。一个有美德的人是不能投机取巧的。我早就知道这种方法了,也会制作这种机械,但是我一直谨记师傅的告诫,不做投机取巧的事!”
    看见老人如此态度,子贡非常难过。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运用机械浇水就是投机取巧了?稍微让自己的生活轻松点怎么就是没有美德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美德的人,是君子呢?于是他后来就问孔子:“老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呢?”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也就是“君子总是把想说的话先实行,实行了以后再说出来”。子贡听了幡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干吗要启发那些顽固不化的人去搞什么革新呢,不如我自己干起来再说!自贡成了孔子门生中最有创新意识、靠经商致富的人。(蔡天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