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作用 中华“文脉”上开出的花,也装点了民族文化绿草地 十二生肖的体系一经形成,不但客观上起到了趣味纪年、用生肖符号强化记忆的作用,指导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而且很快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反馈和充实了中华文化本身。用吴裕成的话说,生肖本身是“中华‘文脉’上开出的花,却也五颜六色地装点了民族文化的绿草地”。 比如传说故事和诗词歌赋。几乎每种生肖都被人们编进传说、纳入笔端,结合其不同特质,惟妙惟肖,寓意无穷。老鼠成亲、玉兔捣药、伯乐相马……通过这些故事和描述,人们把属相和一定的人生仪礼对应起来,解释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例如,西汉初期,韩婴在《韩诗外传》中称赞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还送它一个“雅禽”的美称。还有很多属相被写进了传世的文学作品,如《西游记》里的灵猴、憨猪、骏马,就成为中国读者最为亲切的文化记忆之一。 关于十二生肖的歇后语,我们更是耳熟能详: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老牛吃草——吞吞吐吐,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兔子尾巴——长不了……很多文人还专门写下生肖诗,不但突出了每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还往往蕴含着寓意生辉的故事,令人称妙。 “我们现在每年春节有‘贺岁片’,其实古人早就有了‘贺岁戏’,而且都是结合当年的生肖年来选段,十分切题。例如,龙年演《龙凤呈祥》,蛇年演《白蛇传》,马年来一段《秦琼卖马》,猴年唱一场《大闹天宫》……生肖传说成了戏曲艺术的题材宝库”,王作楫介绍说。 话今朝 走向世界的吉祥文化 不可否认,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习俗里,有很多蒙昧迷信的成分,在今天,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品评生肖时,应该把握其主流,即生肖文化中蕴涵的幽默睿智、正直善良的情怀,以及人民大众真诚企盼的美好情感,让它发散出应有的“吉祥文化”和“祥和传统”。 “属相作为每个人相伴一生的动物形象,既是一个人的出生符号,也是美好的吉祥物,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祝愿和祈求。这种心态能够产生正向、积极的力量,对人的生活有所助益”,赵书认为。他以龙年为例,吟诵出一首龙年歌谣,以示庆贺:隆隆隆,隆隆隆,“龙”字本是春雷声,五风十雨年头好,龙年大顺事事成!隆隆隆,隆隆隆,雷雨过后天气晴,天美地美人也美,吉祥如意中华龙。 今天,十二生肖不但在中国大地上扎根,还以其鲜明形象、富有趣味的特征而走出国门,日渐受到各国人民喜爱。例如,很多国家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小小方寸间,中华情意浓。 “我们今天要做的,一是保护这种文化,更要看到,生肖文化是很好的商机,应该找到创新的手段来保存它、传扬它、激发它”,王作楫认为。他回忆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接待很多外国朋友的场景:“他们每个人都追着我问:我属什么?特别感兴趣。如果我们能用时代性的手段挖掘出生肖文化的内涵与底蕴,它就能焕发新的生命力。”(王斯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