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岭南写真:鲤鱼灯舞 传承客家民俗的艺术"瑰宝"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广东大埔县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舞、仔狮灯舞、鲤鱼灯舞皆起源于此。尤其是鲤鱼灯舞,动作优美,内容丰富,深受民众喜爱。时逢传统春节,中新社记者前往大埔县探访鲤鱼灯舞表演活动。
    据了解,鲤鱼灯舞是一种源于中原的民间舞蹈,相传为族人杨缵绪于乾隆年间从陕西带回。2007年,大埔鲤鱼灯舞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说起鲤鱼灯舞表演,大埔县鲤鱼灯舞传承人杨良胜老人向记者介绍,鲤鱼全长约50厘米,由竹片扎成,外用绸布裹住,并粘贴用花纸剪成的鱼鳞、鱼须,中间放置电池灯。表演时演员手持鲤鱼,首尾都能自由摆动。谈话之余,老人还向记者展示了舞鲤鱼用的龙门、服装等道具。
    完整的鲤鱼灯舞表演时长约23分钟,舞步以碎步为主,配乐是颇具客家特色的“汉乐”。舞蹈分出草、相会、游戏、交尾、冲浪、跳龙门、欢庆七个小节,通过鲤鱼的平、侧、蹁、戏、沉、浮、穿花等拟人化动作,呈现群鲤鱼在龙门前“相门”、“游门”、“吐门”、“嫁门”、“试跃”、“喜跃龙门”等喜庆场面。
    据杨良胜老人介绍,1955年大埔鲤鱼灯舞曾参加过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当时周恩来总理观看后说两尾鱼不够灵活,建议换成三尾。杨良胜告诉记者,过去传统五尾的鲤鱼演出现在已经改良为九尾表演,更显鲤鱼灯舞的演出场面热闹大气,体现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大埔外出的乡贤很多,他们对鲤鱼灯舞情有独钟。杨良胜说,他平时会受邀为广东各地的重大活动表演,今年还去了福建。每逢春节,很多回到家乡的海外华侨也会来观看鲤鱼灯舞表演。
    杨良胜还告诉记者,为了让鲤鱼灯舞得以传承,他除了教自己女儿外,每周还会到大埔县百侯中学向学生传授鲤鱼灯舞表演。2011年,一支来自深圳的艺术表演团到大埔百侯镇交流时,齐赞大埔鲤鱼灯舞是传承客家文化民间艺术的“瑰宝”,应该完整地传承下去。(杨草原 邓广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