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棉花种植与布朗族的纺织文化(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经济史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棉苗一尺高时就要开始除草。正式除草之前,也要看日子,看好日子后,在开始除草的当日上午,主人家也要举行献饭仪式,仪式后全家吃饭,饭后就到棉地开始除草。举行过首次除草仪式后,以后的除草就可以免除这步骤了。 
    邦丙布朗族虽然在播种时要“先撒棉子后撒谷”,但在尝新时则是“先尝新米后摘新花”。所谓尝新,是布朗族农耕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待到金秋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要举行尝新米活动。在稻谷收获季节,棉花也开花结桃了。布朗族习惯上.先举行“尝新米”仪式,然后才举行“摘新花”仪式。当棉花开花结桃时候,在举行过“尝新米”仪式之后,各家就要看日子,定下”摘新花”的好日子。看日子原则与前撒种、除草一样,不选本家”破日”。日子看好后,在“摘新花”的头天晚上要包奸一包盐,第二天由家中户主带着这包盐到棉地里去摘一枝带棉桃的棉枝,然后直接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不能与人讲话。回到自己家后,将棉枝放在祖先供板上,然后献上饭莱,意为请棉神回家,通过对棉神的献祭,请棉神保佑自己家的棉花得到好收成。带回的盐巴当日做饭时要用完。“摘新花”人家的饭菜别人不能来吃,否则吃的人及其家庭会“背时(遭遇不吉之事)”。举行“摘新花”仪式的当天,本家人不出工,牛不下田,这样棉花才能丰收。而在祖先神台上供奉的棉花只能用做灯芯或蜡条线,用于祭神献佛,不能他用。在户主“摘新花”回家的路途中如果听说本村中有丧事发生,就要丢弃采摘的棉枝,待以后重新选择吉曰再行“摘新花”仪式。
    举行过“摘新花”仪式后,就可以采摘棉花了。
    邦丙布朗族植棉礼俗和祭祀仪式除了特别注重不与本家“破曰”相;中撞以外,在选择日子时,一般还要根据傣历所记日期属相选择合适吉曰,如撒种、除草、压花等,一般都选择属龙、属狗、属蛇的日子,认为这些日子是好做的日子、滑溜的日子,意即选择这样的日子干活,能做得顺利。在看日子时,本家的“破日”一般自己家都能记住,但选择合适的吉曰;就只有村中的老人才知道如何推算。由于布朗族没有文字,记事大多借用傣文或汉字,推算吉日以及传统礼俗和祭祀仪式的知识,一般都是口耳相传,无文字记录,老人们大多也是由长辈处习得。在调查中了解到,村中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多知晓这些传统知识,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此只知道一鳞半爪,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则基本上不了解属于本民族文化的这些内容了。
    三、纺织文化与人生礼仪
    种棉与纺织之所以在布朗族的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在布朗族从出生到去世的人生旅程中,都与种棉纺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了与纺织密不可分的人生礼仪,展示出独特的纺织文化中的生命内涵。
    1.穿  衣
    布朗族新生儿出生后,家人一般选用柔软的自织棉布包裹,新旧不限。三天后,家人要请村中老人来吃鸡肉烂饭,庆祝孩子诞生,同时请老人推算吉曰,准备为孩子举行穿衣仪式。吉曰一般选择属狗曰,意谓在这一天给孩子穿衣,能让孩子睡觉像狗一样安稳,睡得好、长得快。吉曰当天早晨,家人要为孩子沐浴,然后换下孩子出生时用的包裹布,为孩子穿上白色自织新衣,同时为孩子念“吉利词”,大意为孩子穿上白色自织新衣,请祖先保佑无病无灾,顺利长大。为初生婴儿所穿的新衣必须是白色,不能是黑色或花色。布朗族认为婴儿穿黑色衣服会不吉利,如经常哭闹,而且哭声沙哑,多病多灾,不容易顺利长大。为此,家人在孩子出生前就要为孩子准备下自织白色新衣,以便在孩子穿衣仪式上及以后使用。因此,布朗族的孩子从一出生,就与传统纺织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白色新衣的穿戴,直接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够顺利成长。
    2.换  衣
    孩子穿着白色自织布衣服长到十余岁后,家人就要为孩子举行换衣仪式,在选好的吉曰里,将孩子所穿的白色自织布衣服换下,为其更换布朗族的传统墨蓝色服饰。举行换衣仪式以后,孩子就可以穿各种颜色的衣服了。换衣仪式标志着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像成人一样的生活了,因此可以说是布朗族的成人礼。传统上孩子换衣后,平时就穿布朗族的墨蓝色服饰。但随着布朗族村寨与外界交流的增多,年青一代的布朗族青少年平时大多选择穿用现代服装,只在传统节日期间才穿戴民族服饰。尽管如此,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年轻一代的邦丙村布朗族无论外出求学还是王作,几乎随身都带有一套甚或几套民族服饰,在必要时穿戴起来以表明自己的民族身份,这也许是当代布朗族青年对自己民族认同的一种方式。
    3.婚  恋
    换衣仪式标志着成人生活的开始。换衣仪式以后,布朗族小伙就可以串姑娘了,布朗族姑娘也可以接近小伙子了。 “串姑娘”是布朗族青年走向婚姻家庭的起始。
    布朗族青少年换衣以后,就要跟随父母学习一些生产生活技能,男孩要学习砍柴、种地、盖房等技艺,女孩则要学习纺织、理家、做饭等本领。而纺织是布朗族姑娘要学习的最重要技艺。由于纺织在布朗族传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专司其职的女性而言就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以致在布朗族的传统观念中,不会纺线织布的女人不算好女人,会被人看不起,甚至找不到婆家嫁不出去。布朗族中至今依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家中缺盐少米羞着男人,家人缺衣少穿羞着女人”。纺织不仅成了布朗族女性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成为评判一介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布朗族社会中对于纺织与女性的评判标准,使纺织在布朗族女子的婚恋过程中也充当了重要的媒介。
    邦丙布朗族传统婚恋习俗奉行自由恋爱,结婚则要父母做主。“串姑娘”是布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主要方式,一般在开门节后青年男子便可以自由地串姑娘了。入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相约来到姑娘家,姑娘热情接待,摆凳上茶。姑娘小伙在火塘边谈笑对歌,小伙弹起牛腿弦唱过去,姑娘则手摇纺车对过来,一来一去,小伙的机智幽默姑娘知道了,姑娘的纺织手艺小伙看见了,姑娘挑中自己喜欢的小伙子.小伙爱上自己心仪的姑娘。钟情的双方以后见面,便会互赠礼物,小伙一般会送给姑娘一条家织白棉布手巾,姑娘会送给小伙一条拴弦子的自纺线织辫子(用于拴在琴弦上以作装饰)。待到双方情投意合、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小伙家就要请媒人到女方家问亲。问亲时小伙家所请媒人要用家织的新背袋(挎包)装上一斤酒、一斤茶、一包烟(过去是草烟)、一斤糖,以及香蕉等时令果子,到姑娘家请姑娘的父母、舅父、叔伯等吃酒,并向女方家问亲,称为吃“火笼酒”。媒人说些谦虚热情的话,对女家表示仰慕,询问姑娘是否已许下人家,表达男方有想与姑娘家结亲的愿望,试探是否愿把姑娘许给男家。如果姑娘家父母亲戚表示同意,其父母就会收下媒人带来的礼物,并杀鸡煮烂饭请媒人和本家亲戚吃。问亲后不久,媒人要第二次到姑娘家拜访,同时用家织背袋(挎包)带来更多的酒、烟、糖、茶,并请姑娘家在村中的亲戚和邻居来吃酒,称为吃“放定酒”;放定酒后两三个月,一般选在水果最多的时节,如农历九月,媒人第三次拜访姑娘家,并带来大礼,一般是装满各种时令果子的背篓,六十多斤自烤酒,十多斤肉。背来的肉和水果先由姑娘的舅舅砍留一大块,其余的水果、肉等则由姑娘家平均分给全寨每户一份:一片果、一串肉,酒则请大家来喝。这相当于将姑娘订婚的消息通知全寨。接了姑娘家送来的果、肉的人家,要提前备下曰后姑娘结婚时的礼物,一般是家织的头帕、手巾、内衣,以及裙子、裹腿等。而姑娘家则要为女儿出嫁准备好嫁妆。除备下首饰、箱笼、被盖以及从内到外全套的自织新衣裙外,还要准备下锄、镰、篾笆、竹箩等生产工具,最重要的是要为女儿准备好一整套的纺织王具,这是邦丙布朗族嫁女的最重要嫁妆之一。出嫁后娘家送的纺织王具就成了女儿为人妻为人母后的一件重要生产生活王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