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洛带古镇:保存完好的客家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辽沈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水井广场是洛带客家人崇尚水文化的集中体现
    
    古镇门楼上的一端刻着“甑子场”三个大字,因为“甑子场”是洛带古镇的原名。
    来成都,如果城市里面逛腻了,想去周边走走,又只有一天半天的时间,可以考虑去洛带古镇。洛带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个古镇了。 
    洛带,是“落带”的谐音。洛带古镇,即“落带古镇”。在古镇门楼上的一端刻着“甑子场”三个大字,而牌坊上则刻着“落带古镇”。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甑子场”是洛带古镇的原名,“甑子场”前有个八角井,据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游玩甑子场,不慎将手中玉带滑落井中,刘禅急令太监淘井捞带,不料一淘井便风雨大作,一停止便风平浪静,再一淘又风雨大作,无法将玉带捞起,从此甑子场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处处体现完整的客家文化
    早年,客家人因战乱、天灾等原因从中原迁居沿海。沿海雨水充沛,物产富饶,客家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传说客家人因此与东海龙王交往甚密,为感谢东海龙王适时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龙庆祝丰年,相沿成习。
    沿海客家人气较旺,而四川连年战乱、饥荒、瘟疫,几乎成为无人之地。清朝时期,客家人被迫大批移往四川。前期来洛带的客家移民备受干旱煎熬,后得知关于刘禅“落带”八角井的故事,认为八角井是东海的海眼,受此启发,客家人将老祖宗的舞水龙配合以淘井祈雨,甚是灵验。此后,每年端午节,洛带客家人均以舞水龙感谢上苍风调雨顺,(元宵节则舞彩龙、火龙),并庆贺丰年。舞火龙和水龙遂成为洛带客家独特的文化习俗。
    行走洛带古镇,随处可见沟渠流水、大小水缸。承载都江堰水系文化的清泉从上场龙吻喷发,滋润通街民众,汇聚于下场的八角井,这是客家水文化的体现。 
    洛带古镇由一街七巷组成,只要主街山门和七条巷子栅子门一关,就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御体系,这是客家警觉意识使然。
    古镇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屋顶多用小青瓦和茅草覆盖,结构多为单进四合院式,正中为堂屋,屋脊上通常有“中花”和“鳌尖”等装饰。
    古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满街店铺繁多,却安安静静,无人高声吆喝,爱买不买随意,决不拉客扰民,让外来游客感觉说话声稍大些都会不好意思。或许,这就是客家人勤劳内敛的性格特征的外化。
    四大会馆各有千秋
    洛带古镇,最吸引人的不是沿街修缮一新的仿古店面里卖的别具特色的商品和“天鹅蛋”、“客家伤心凉粉”等这些富有客家特色的饮食,而是代表洛带客家人祖源地的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
    其中广东会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中后三庭和左右厢房构成。由于保存完好,已被有关人士认定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对联,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显出文化的源远流长。
    广东会馆有一幅浮雕,形象地反映了“湖广填四川”和客家先民开发洛带的历史:客家人被迫告别东南沿海,为防逃跑,青壮年被长辫子的清朝官兵用绳子连成一串串,押解“移民”,他们的亲友则挑担追随,供他们的日常用度,到达目的地后,他们以客家人的勤劳诚朴,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和乡风。
    此外,洛带还有凤仪楼、博物馆等古建筑可供游玩欣赏。这些古建筑展现了洛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玩洛带,走马观花是不合适的,需花时间慢慢寻觅,才能在墙角屋顶发现历史的遗迹;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岁月的韵味。洛带,最适合成都人的慢生活,将她安置在成都边上,实在是天作之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