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新王宫神秘面纱 2012年4月,接到任务后,考古队就在海龙囤驻扎了下来。刚上山,就遇着天公不作美,连着多日天气阴霾持续降雨。“不但我们住的工棚回潮厉害,地面上一天到晚就像刚打翻了水桶,被褥也是湿漉漉的。更要命的是,带来的电脑、打印机、相机等办公用品也由于受潮罢工了。”考古队员说,当时的情形很让人着急,因为此次发掘时间仅为两个月。 而且,考古工作在退耕还林的山林中进行,要挖坑、砍树,所以有时会遭到当地群众的阻挠。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拉近与当地老百姓的距离,考古队还特意联合当地媒体搞了一次针对村民孩子的助学活动。 排除万难后,考古工作真正有条不紊地大规模展开了。对环“新王宫”城墙的发现是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斑驳的城墙面目全部显现,共长504米。在发现城墙之后,新王宫的大体面貌也逐渐显露。这是一组以中央踏道为中轴线、两侧屋宇鳞次栉比的庞大建筑群,面积达1.9万平方米,此次重点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新王宫大体遵循“前朝后寝”的建筑格局。王宫内还专设了杨应龙卧室,位置居后。李飞说:“根据平面图推测,‘三台星’为卧房的可能性最大。”在“三台星”东侧一直被讹传是水牢的地方,经发掘证明实为一通道。而民间之前关于“金银库”“军器库”之说,经探测表明,这两处均处于宫墙外,似不太可能。 在此基础上,考古队对海龙囤周边也进行了考察。在老王宫南侧王武志家周边一带,发现数座砖窑,通过对其中一座清理发掘发现,其出土的砖体类型尺寸与新王宫出土的砖体完全相同,确认是一座明代官窑。在太平乡附近的窑址旁,曾发现与新王宫所用一模一样的脊兽,可以断定囤上所用脊兽应烧制于此。李飞说:“这些发现表明,海龙囤在营建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包括砖瓦在内的各种建筑材料取用地,就地取材避免造成远距离运输的不便,这一发现对新王宫建筑结构的探索提供了重大依据。”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如此意义重大的遗址将如何保护呢?专家们对此意见并不统一。有的建议回填,有的认为可以就地建博物馆。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遗址采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具体保护方案已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编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