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为什么在唐代繁荣 中国的诗歌为什么在唐代最为繁荣并达到不可企及的顶峰呢?我把它归纳为六个原因: 其一,盛世大舞台。唐代的太平盛世,为诗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创作的“底气”。当时的诗人都以那个清明的时代为自豪,都想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甚至出将入相。伟大的时代给了诗人以胆魄,而他们的诗歌,也正唱出了时代的昂扬精神。 其二,民族大融合。唐帝国是空前大一统的国家,国内“五胡十六国”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混战局面平息下来,文化融合大大加强。南方的诗人可以到北方去看看大漠、长河、秦城、汉关;北方的诗人可以到南方去看看清溪、绿野、碧树、亭台。同时,中国同西域、中亚、印度、日本等国的文化交流也有较大的发展。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唐帝国是一个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开放的社会。 其三,思想大解放。唐代思想开放,人际环境宽松、洒脱、大度,所以诗人写起诗来较为自由、随意。 其四,官家大提倡。这里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帝王们自己带头写。历代唐皇,差不多都是诗人,都有诗作传世。帝王都爱诗,上行下效,就形成创作风气。二是帝王常鼓励词臣唱和,自己乐观其盛。读者可以查《全唐诗》中有不少“同题诗”(不同的作者在同一天写作同一题目的诗),其成因就是朝廷议事之后,皇上命题,大臣们同时做的“作业”。三是科举考试中有“考诗”的科目,即“以诗取士”,这是很关键的。考试就是指挥棒,诗写得好可以做官,谁不努力为诗呢? 其五,艺术大综合。唐诗的繁荣还因为它根植于唐代肥沃的文化艺术土壤。唐代,中国文化中的各种艺术综合成长,高度发达,臻于成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如唐代音乐,有《十部乐》,有《霓裳舞衣曲》,唐玄宗,还亲自在禁苑梨园中训练音乐、歌舞人员,盛极一时,后世遂尊唐玄宗为“梨园”祖师。唐代舞蹈也美不胜收。唐代又是书法、绘画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大书法家、大画家许多都产生在那个时代。书法如“唐初四大家”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盛唐以后的怀素、张旭(草圣)、颜真卿、柳公权等;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画圣)、李思训、王维等。 其六,诗流大汇集。从中国诗歌的成长历史来看,到唐代,诗歌走向盛壮之年,理所当然是最美、最完善的时期,这是诗歌发展自身的规律所决定了的。 唐诗美在哪里 唐诗美在哪里?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唐诗境界崇高,第二唐诗语言精美,第三唐诗形式多样。 中国的韵文——诗、词、曲,诗言志,词写情,曲叙事。诗写重大题材,凡是有关国计民生,凡是有关忧国忧民,凡是有关个人胸怀抱负的,用诗来写;词写风花雪月,卿卿我我;曲是讲故事,带有叙事性的。三者是有“分工”的。 一、诗言志,而唐诗最符合“诗言志”的命题。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进取,昂扬乐观,内容非常健康。 比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时守边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一首英雄的赞歌。镇守“孤城”的唐军,西拒吐蕃,北抗突厥,肩负着保卫家园的使命。尽管边塞上黄沙弥漫,战云翻滚,但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哪怕磨穿金甲,哪怕牺牲在战场,不破强敌决不还乡!读者要考察唐朝军威,要领略“盛唐气象”,于此诗可略见一斑矣。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宝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反衬了将士们流血牺牲的残酷。但是,为了祖国,英雄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又如唐诗所表达的人生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望远,昂首高歌,人生应当有此胸怀和视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朝气蓬勃,坚定不移,人生应当有此自信和执著! 又如唐诗所反映的时代价值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些诗句反映出唐人、尤其是唐代年轻人积极从戎、刚健尚武的人生追求。 二、唐诗语言精美。 唐代诗人十分追求诗歌的语言艺术,他们“语不惊人死不休”、“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务必使诗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更具美感。 比如脍炙人口的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用美丽的语言构成四幅画:第一幅:青翠的柳枝间,两只黄莺在跳跃欢唱;第二幅:一行白鹭乘着春风在蓝色的天幕下自由飞翔;第三幅:近处是一个窗口,从窗口望去,远处西山上的千年积雪,别致地点缀着朗朗春色;第四幅:春潮涨了,门前江中停泊着即将出发的万里行船。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融贯着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 三、唐诗形式多样。 唐诗从字数看,有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从体裁看,有古体诗(歌行体、古风诗)、近体诗(格律诗)、乐府诗等等,芸芸齐备。可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各种体制,在唐代已经全部形成、确立或得到进一步完善了。 大家通常读到的唐诗大多是五言诗、七言诗,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首六言诗——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幅山水景物画,严格地说,更像当今的摄影照片。写出隐士高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与世事的清高。 此外,唐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等格律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整、优美的,读来让人感觉形式之规整、节奏之鲜明、韵律之流畅,均妙不可言,使得唐诗成为后世格律诗创作的范式,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诗歌苑地中的独特体制与风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