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误读红楼 宝玉爱不爱袭人?(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至于有些人认为袭人此举乃是吃醋,纯属无稽之谈,袭人获得每月二两银子一吊钱的"通房"待遇之后,黛玉还与湘云一道去祝贺,在那个时代里,正经人家里,妻与妾本来就是两条道上跑的马车,井水不犯河水,黛玉既犯不上嫉妒袭人,袭人就更犯不上嫉妒黛玉,包括她为宝玉在黛玉房中梳头之事生气,也是因为此举不合规矩,她可都是为宝玉好。
    相形之下,似乎陷害晴雯一事更不可原谅,可问题在于,晴雯到底是不是遭了她的黑手?晴雯倒霉始末,红楼梦里说得很清楚,傻大姐在园中掏促织,在山背后得了一只绣着"两个妖精打架"的春囊,偏偏让邢夫人看见了,马上封起来送到王夫人那里。王夫人恼羞成怒,找来凤姐,俩人一合计,决定对大观园里的丫鬟来个大清洗。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来凑热闹--我用拼音敲这个人的名字,想到,谐音"善报",是不是暗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之意呢?她整别人,乱棍却打到自己外孙女头上,可不就是"善报",曹公是喜欢在名字上做文章的。
    闲话少叙,且说只因邢夫人在荣国府中的边缘状态,让这位陪房也十分寂寞,好容易府中生出一桩事情来,又有让她掺和的余地,少不得把力气用足,把文章做足。就是她,点出晴雯的大名,说:"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王夫人被她触动心事,想起那回进园子,正看见一个丫鬟在那儿骂人,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她,把晴雯叫来一看,正跟她的记忆对上了号,晴雯的命运到这儿基本就定了,何须袭人再来下蛆?书中亦说得清楚,王善保家的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怎么看都和袭人没有什么关系。
    使袭人蒙遭不白之冤的,是宝玉的一句疑问,为什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这原是一句迁怒的话,太太不挑出袭人的错来,非常好理解,就冲那二两银子一吊钱的待遇,谁不知道袭人是太太眼前的红人,还敢对她说三道四?至于麝月和秋纹,宝玉也说了,她两个是袭人调教出来的,算是袭人的心腹,那些使坏的人打狗也要看主子,何况第一个对头乃是晴雯,然后是余下的芳官四儿之类的小丫鬟们,倒不必去扳袭人这棵大树,平白分散了火力。
    除了宝玉那些闲言碎语,书中未见其他的一丝疑点,而宝玉怨怒之下,不敢跟老娘作对,存心去找没有遭殃的袭人的茬,这也很好理解,等到他心情好转,也知道自己不对,忙赔笑抚慰一番,之后,待袭人一如既往,可以看出,他也知道那些疑惑不过是空穴来风。
    那些正义的声讨者
    难以理解的是,历来的读者,包括一些学问大家,都把袭人这个告密者坐实了看,口水滔滔,气势汹汹,对她的指控上纲上线,花样翻新,进行着有形无形的大比拼,把她比喻为"大观园里的女特务"还不算最离谱的,还有人说她是"贾府之秦桧",这也太高看袭人了吧?
    没办法,谁让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中,就袭人比较像个坏人呢。我们小时候看电影,第一件事是确定好坏人,然后才能确定自己的情绪跟着哪一方走,谁没有一点惩恶扬善的豪情壮志呢?只是平日里没有这个机会,看电影的时候,在心里为好人捏一把汗,对坏人恨之入骨,小手不自觉地握紧,眼中盈满泪水,心脏蹿到了嗓子眼里,直到坏人遭殃,好人出头,方才觉得神清气爽,完成了一次道德消费。
    长大之后,情况要复杂一点,那份憎爱分明的情怀,自己知道不算,还想告知世人,少不得要找个人做靶子,对这个人的讨伐越严苛,就越能证明自己那不为人知的高风亮节,讨伐名目的升级与翻新,则能证明自己不但品质高尚,而且见识不凡,这种对个人的刻意证明,使得很多人成了口舌之下的牺牲品,远到红楼梦里的花袭人,近到网络上被"扒皮"的名人,最突出的是那些年轻的超级女声们,众人的道德诉求,把一场普通的选秀变成了谍影重重的"金枝玉孽",在对"恶"的攻击和对"善"的庇护中,形成了宏大到令人惊愕的声势。
    必须说明的是,本人也曾写过讨伐袭人的文章,抽丝剥茧地分析过她的狡诈与阴暗,现在想来,潜意识里,是因这样写文章,比较省事与安全,强调道德的立论,总是容易获得呼应,不惮于偏激的文字,总是容易赢得激赏,但正因此,急速滑入媚俗的窠臼,凡为文者,能不察乎?(本文摘自《误读红楼》 闫红 天津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