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冷长安】孝悌、诚信与为政 ——读《论语·为政》两章心得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孝悌、诚信与为政 ——读《论语·为政》两章心得
    作者:冷长安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月廿一日丙午
               耶稣2016年11月20日
    按:前日在微信某“《论语》解读群”分享《论语·为政第二》21.22两章,余后觉有表述含糊之处,遂整理成文稿如下。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这一章说的是孝悌与为政的关系,要解读这一章,我们首先要了解“政”字的本义。
    《说文解字》说:政者,正也。从攴从正。
    为什么从“攴”呢?“攴”这个字很形象,它是形声字,上面的“卜”表示一种声音,下面的“又”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手的样子。《说文解字》中说攴是“小击也”,就是用手轻轻的打击它。
    好比我们钉钉子,如果钉的时候钉子歪掉了,我们就会轻轻的把它敲正。小朋友们搭积木,如果有一块积木歪掉了,就要去调整它,否则就搭不起来。一个朝代的倾覆,其实就是这些细节一次次累积起来的。一个政策上的小失误显示不出什么,但如果不去修正,不断地失误最后一定会让一个国家走向灭亡。所以为政不可不慎。
    政者,正也。“正”在《说文解字》中是“守一以止也”。
    《尚书》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是很容易堕落的,道心是很微妙的,只有惟精惟一,才能够引导生民守住中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守住了中道,人心也就安止了。
    因此由“攴”和“正”组成的这个“政”字,意义可就大了,叫政以正民,为政的根本目的是正民,而为官出仕只是达到正民的其中一个途径而已。
    朱子的《论语集注》:“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乃问于孔子。于是孔子引《尚书·君陈》中的一句话告之:“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就是为政了,何必当官才能为政呢?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就是孝悌之道,这一章的第一个意思就是说行孝悌是为政的前提。《大学》云:“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治国先要齐家,不行孝悌之道是不足以谋国的,是不足以为政的。
    本章第二个意思是说孝悌的正民作用。《尚书》的这句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字,就是“施”。《说文解字》说:“施,旗貌。柔顺摇曳之貌。”就像旗子在空中摇曳,而且是柔顺的摇曳。仔细品味一下,不由得让人想到君子的温良之貌。
    儒家讲人性本善,君子行孝悌之道,能够立身齐家,组建一个有德品的家族,老百姓自然会敬仰,自然会争相效仿学习。为政篇开篇就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也能够达到政以正民的效果,所以为政又何必一定要出仕呢?
    
    孔子在这里就开出了一个传统,自此以后,儒家的知识分子不论出仕不出仕,都会积极为政。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之说,乡县施行的都是自治,亭长里正都是有威望的人担任的,这些名门望族都是以孝悌齐家闻名乡里,置办农田、囤积余粮,办私塾、义庄,接济贫困的乡民。因此自古以来除了战乱,几乎没有饿死人的现象。有了天灾,乡绅们大多都会开仓放粮,所以一般的天灾都能平安度过。因为这种自治机制,朝廷再怎么更换皇帝,对老百姓都不会多大影响。这些乡绅、地主、名门望族大多都是书香门第,有传统、有家承,并没有现代人以为的那么不堪。后来打土豪分田地,打的就是这些人。土地到了农民和土匪手上,免不了有好吃懒做的习气,民间的自治体系瓦解了,政府一旦有政策上的失误,就是一连锁的反应。
    所以现在有很多儒家学者开始呼吁提倡恢复乡贤,让有品德、有名望,行孝悌之道的人来为乡民做表率,以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这种民间自治的机制还是早日恢复的好,孝悌传家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本章是讲信与为政的关系。
    《说文解字》:“信者,诚也。从人从言。”段玉裁在这里注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说:“人言则无不信者。”意思是说人说话没有不讲信用的,反过来讲就是说不讲信用的都不是人。
    孟子讲无四端之心非人也,后世学者又把“信”加入了进去,成为了五常道,五常是人本性所故有。
    “信”字还有一个写法,就是“訫”,取言必有衷之意。所以信者诚也,从心中直言而出就是信,要诚于本心才能够外信于人。就好像我们答应了别人一件事,但是却没有办到,心中就会有愧疚感油然而生,这就说明信是我们本心所故有,讲信是人之天性。
    而在政治上,政令就好比车轮,执政者就好比连接车轮之间的横木。信就好比横木与车轮之间的机巧关节,关节接不上,民众不相信执政者,这政令怎么能够施行的下去呢?所以儒家为政,讲究取信于民,政无信不行,民无信不立。
    
    除了儒家,法家也讲取信于民。韩非子说:“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商鞅、吴起就是典型的以欺诈取信,以小信博大信。而他们自己,一个是卖友求荣,一个是杀妻求将,又有什么诚信可言呢?最后无不是落得个凄惨的下场。以赏罚必信兴盛起来的大秦帝国,最后也是因为“失期,法皆斩”的“大信”逼得陈胜揭竿而起。
    所以为政之道,一定要讲诚信,以诈力取信终归是不行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