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穿不了中式服装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廿二日乙卯 耶稣2015年6月8日 前天,在微信上写了一段话,竟然引起不少共鸣—— 在网上看电视剧《书圣王義之》一组剧照,多位当代书法家在剧中客串角色,他们无一不表現出统一的气质:猥瑣。 初看此“群丑图”,以為剧中有活埋书法家的情节…… 获得的启示是:当代中國男人,慎穿古人衣冠。古人衣冠,竟然有辨识人品的作用。实在是没想到啊…… 由此可见,不是你选择穿不穿古人衣冠。而是,古人衣冠抛弃了现代人。现代人,多數已撑不起古代衣冠了。亦可见,古人衣冠,依礼而制,不仅遮体保暖,峨冠博带、宽袍大袖,不是乱来的,还有修身养性之用。故朱子要求读书人衣冠须“三紧”。 有这种感受,这很令人尴尬——绝对不想黑那些书法家,相信他们的书法比他们的形象要好看百倍!说的就是直观感受。不同意的、受不了的,您可以无视。 比如,每逢过年,一些中老年男人穿所谓唐装上衣,就是那种大红大绿大蓝底子上面绣花的丝绸料子的,就几乎没有好看的——这儿同样不是故意黑这种服装的制造商,说的是印象,我拼命想,还没有想到生活中、电视上看到谁穿得好看。 大概当今的中老年(当然包括我在内),由于文化修养的原因,大多数人都穿不了中式衣冠(无论哪代)了。中式衣冠太显人的内在品性和真实修养,使品性淳善者,尤显其淳善的气质,使品性卑陋者尤显卑陋的德性。 我一向支持年轻人穿汉服、玩儿汉服秀。那一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出席中华吟诵周开幕式,发言完,到了候场区,见一帮年轻人穿着那种深红黑宽边的汉服,觉得美极了。忍不住向一位高个子的年轻人借来穿上照相。沮丧地发现,这种服装更可怕,身材的任何缺点都被暴露无疑不说,还因为少了胡须,怎么看都让人想起汉末张让等十常侍那些阉人。 但也同样发现,穿汉服的年轻人,如果不是因为年轻即所谓“质美”,也很少有好看的。这真是个令人更加沮丧的感觉。 相比之下,西装和商务装的装饰功能就自然凸显出其欺骗性了。我想起了曾经看过西方的一本书《时尚阴谋》。 去年,北京景山学校的朱畅思老师来电话询问:要组织学生去孔庙祭祖,穿什么服装好。畅思身材修长,形象好,我们一起去台湾做交流,他带的几套中式元素的服装,出尽风头。因此我说,你不是有长衫吗?你穿长衫即可。学生就不必都长衫了,更不必统一做汉服,一是麻烦;二是孩子们在长个儿,穿不了几天。更主要的,我认为你穿长衫就是穿汉服——这话那些研究中国古代服装的一定绝对不同意。为什么说穿长衫就是穿汉服?因为穿长衫的时代,传统之学尚在。那时候,长衫在身的先生们,就如同从前的衣冠士子,“礼从宜”,你现在穿长衫,意思就是承接了他们的衣冠。你非要追求哪朝哪代的服装更地道,这就不是考证能解决得了的,连《礼记》怕是都说服不了你,非要追溯到树上去不可。 当然,我也支持如高士涛、周天晗两位先生在河北和中国人民大学搞的穿明代服装祭孔、射礼、饮酒礼。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明代衣冠活态展示。我也感觉那些年轻大学生穿上明代衣冠很好看,尤其是射箭时穿的那一套,我要是身材好,也愿意申请参与。 至清代,朝鲜的官员到清朝来出差,穿着他们从明朝学去的服装,与清朝官员服装相比,朝鲜官员非常得意,甚至常常挑衅地与清朝的汉官们故意说衣冠的话题,为难清朝的汉官。朝鲜官员看见戏台上的角色居然穿的是明式服装,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不断写诗咏叹。 中国人自古重衣冠,所谓衣冠文明,“知圣王之道,行于衣冠文物之邦”,可是,当代中国人为什么穿上古代的衣冠不好看?“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这是个问题。 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是乱穿衣。老百姓没大没小地乱穿。稍微有身份的官员,故意穿那种千篇一律的夹克衫。这样穿,说是朴素、低调,其实是有失官仪的。官员是庶民的榜样,其实应该有官相、官气。但是,恐怕夹克衫是目前最得体的选择,因为,想想看,如果换了某种中式服装,效果会不会如同上面的书法家们一样? “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链接】微信朋友圈留言: @叶兄:有这样的电视剧?魏晋风度不好演啊!尤其在没风骨的时代里。 @毛兄:有一类人不难看,穿着古人衣冠却流里流气,比如黄晓明。(按:毛兄完了!等着挨骂吧,我也会陪着你挨骂。) @钟兄:用体格撑西装,用品格撑汉装。体格易练,品格难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