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助人反被敲诈 中国人如何重建道德?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余东海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出版有学术著作:《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
    

    助人反被敲诈 中国人如何重建道德?
    作者:余东海
    来源:侨报网
    时间:2013年8月20日
    近日,辽宁盘锦有位王女士好心扶起摔倒受伤的老人送医,帮着垫付医药费,反而被索赔4万元人民币医疗费。好在公交车上的录像还原真相,还了王女士一个清白。
    以怨报德事件频发,民德败坏征象
    类似助人为乐反被敲诈的事例,从南京彭宇案至今层出不穷,各种违仁背义、以怨报德的现象愈演愈烈,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堪忧。想起孔子的一段教导: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诗》曰:无言不仇,无德不报。……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礼记-表记》)
    孔子将报与仁义并举,突显其非同寻常的意义。彼此相报,礼尚往来,是仁义的表现和礼的要求,关乎天下之利,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相处的问题。
    以德报德,大家就会有所劝勉;以怨报怨,大家就会有所警惕。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都不正常。但最坏的是以怨报德,这种人缺了大德,很容易触犯法律。
    唐朝宰相李德裕将以怨报德者视为“小人之甚者”,认为这种人最难防范最不可救药,比盗贼更坏。
    以怨报德的范围很广。本文开头所提及的老人,为老不尊,以怨报德,可能是一时糊涂而已。但如果这种劣行此伏彼起,便是民德败坏的征象之一。
    政治道德与社会民德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君心”和“君子之德”,认为文化群体、政治群体特别是为官者的文化道德优劣,整体上决定着社会文明及国民品格的高低。
    商朝成汤、太甲、盘庚、武丁在位时,一切蒸蒸日上。但同样的商,由于纣王丧德,政治无道,先王所遗的民本原则、德政法度就被架空或破坏,上梁不正下梁歪,上上下下都被败坏。小民在“相为敌雠”的同时,亦“好草窃奸宄”。官民的道德水平和国民的幸福度都严重降低。
    孟子说:“霸者之民,欢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篇》)
    意思是,霸道下的民众,愉快欢乐;王道下的百姓,悠然自得。犯罪被杀而不会怨恨,得了好处不用报答,因为法律公正。人民一天天趋向于善而不知道是谁使他们这样。圣贤君子经过哪里,哪里就被感化,住在哪里,哪里就有神奇变化,上下与天地造化协调运转,难道说是小小的补益吗?
    西哲也有类似认知。200多年前,法国路易斯·博洛尔就曾指出:“在一个国家里,为政者的品质总是影响并成为该民族性格品质的模型。恶劣的政治道德可以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人民,于是,人民也慢慢地习惯于冷漠、残忍和不讲正义了。”
    如何重建以德报德的正常秩序?
    上梁不正下梁歪。要重建社会道德,重建以德报德的正常“秩序”,就必须从正上梁入手:
    一是正政德(政治道德)、正官德,正“草上之风”,领导阶级和官员群体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正制度,以良制良法惩罪止恶;
    三是正文化,确立儒家的主体地位,加强仁本主义教育,让国人普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系大陆传统文化研究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