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为“孤”、“寡人”、“不谷”。“孤”的意思是说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少德之人;“不谷”即不善之意,因为“谷”可以养人,为善物。当然,这些都是君主们的谦称,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目的。 “朕”,起初是古代为大家通用的第一人称的代词,相当于现在的“我”。如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首句中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朕”遂成了帝王自称的专用词,别人是不准再用的。 称帝王为“天子”,是说他拥有的权利是上天所赋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万岁”一词原本是人们于喜庆之时的欢呼语,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民称万岁”。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以呼“万岁”为常,遂成了帝王专用的代词。 “陛下”,本指侍卫在宫殿台阶下的国君近臣或侍卫人员。后来,“陛下”遂成了群臣对国君的尊称。至今人们仍尊称外国国家首脑为“陛下”,但只限于外交场合了。 郑州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