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向山虎       (责任编辑:admin)
2006年元旦很快来到,某部队勤务队的“迎元旦话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朗读古人咏春诗词晚会、写一篇“一个最有意义的元旦”征文等,官兵们在咏春迎春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无穷的文化魅力,从中领悟“珍惜春光”的哲理。这一做法拓展和深化了传统节日的意义,使官兵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千年岁月的潮汐在中国文化的沙滩上留下深刻的痕迹,那些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就是标志,就是驿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溶化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里。比如,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蕴涵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和情感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它的文化象征和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礼,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企盼人生幸福;三是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把春节这些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并结合时代变化和军营特点,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不仅使官兵的节日过得更丰富多彩,更有意义,而且能使他们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承载许多全新的寄托与期望。
    再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许多人觉得很有趣,乐意参与其中,但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不少人却不甚了了,有的甚至不知道屈原其人。在不同层次的人中,还曾闹过把屈原说成是歌手、医生和发明粽子的厨师之类的笑话。笔者作过一次调查,有的基层连队过端午节就每人发两个粽子,不少同志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不知道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他的《离骚》。依笔者之见,粽香年年飘,倘若少有人知晓端午风雨夜里“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愤;群龙水上游,却无几人深谙“竟渡深悲千载冤”的沉重;如果只是把菖蒲竹叶当作附庸风雅,而不知“忠魂一去讵能还”那段历史,那已经是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轻薄了。纵然粽子再香,恐怕也味同嚼蜡。失去了本质精髓的传统节日,顶多只是橱窗里一件挂着的衣服,虽好看,但却无生命的肌理与精气!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传统文化,它是区别于这一民族与另一民族的永恒标志,是支撑这个民族脊梁的精神。在我国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如果对这些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全然无知,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以吃喝玩乐来代替节日的要义,那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节日意义的淡化,也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过节“没劲”的感叹,而且还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
    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养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乃至一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新时期的人民军队,一方面对此要有正确的态度和高度的自觉;另一方面要有积极有效的措施,抓住欢度传统节日的契机,不失时机地进行灌输、教育、引导,使官兵不仅懂得过节的要义,把握传统节日的内涵,而且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对传统节日历史文化精髓的认同,从而培育和丰富自己的民族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这无疑超出了过节本身的意义,成为用优秀文化育人铸魂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今,在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作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来源:《解放军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