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清华的人文传统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张岂之    文摘报    (责任编辑:admin)
按照上个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的规定:教授们在校工作五年,就有一年的学术休假,由学校资助去外国访问进修。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于1931年利用学术休假,在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和伦敦大学注册旁听。据《朱自清日记》于该年记述,他有两次夜梦清华未能继续聘他为教授,理由是他在外国文学的学养上
    尚有不足。梦醒,全身冷汗,深感不发聘书颇有道理,于是他更加努力利用在伦敦的一切便利条件,来提高自己。
    人们会问:为什么如此?清华人文学者自身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体验到“学,然后知不足”的真理,而且生活、工作在一个有着优良学风、校风的环境里,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更加重要的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和后来人文学科的建设以及全校的经验,被归纳为一种教育理念,这就是194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说》一文中的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此理念说明:专家和大师不同,大师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成果具有宽广、深厚、会通、创新的特色,而专家只是在某些点上有所研究并作出成绩。在人文学科方面,清华人文学科出现的大师不是一两位,而是群星灿烂。
    (《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