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刘心武"生编硬造" 红学家群起抡大棒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编辑点题】在著名小说家刘心武在台上”越俎代庖”了很长时间后,沉默的中国红学界终于说话了.近期,作家刘心武出版了《画梁春尽落香尘--解读〈红楼梦〉》和《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两书,销量可观。书中主要论点是:解读《红楼梦》应从秦可卿入手,他把自己的研究称为”秦学”.这自然引起主流红学家不屑。在最新出版(第十期)的《艺术评论》上,数位中国清史和红学方面最权威的专家接受采访或者撰文,表示对比以往的索隐派走得更远的刘心武的”红学”和”秦学”必须说话了。
    ●话语:红学研究的误区
    矛头指向:刘心武的“秦学”
    ◆摘要:
    ★蔡义江:“新索隐派”走不通
    红学研究原本就有索隐派和考证派之分,历史上索隐派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蔡元培,而考证派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胡适。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发表后,对索隐派的打击几乎是终结性的。
    蔡义江认为,索隐派并未缴械投降,近一百年来,这种在《红楼梦》中猜谜的方法屡屡不绝,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刘心武。蔡义江在《艺术评论》杂志上坚决地说,《红楼梦》不是一部影射某人某事的书,也不是暗藏有与它表现出来的人与事截然不同的谜底的谜。它没有什么像刘心武说的“密码”,是不能用“破译”或者“揭秘”的方法来弄清小说所写的究竟是什么的。
    ★孙玉明:刘心武有几大误区
    第一是“想当然尔”,“往往先是脑子里面武断地存有某种想法,然后去找证据。那些证据很多都不是硬证、铁证,有些竟然是历史上根本查不着的”。
    新索隐派的第二大误区是“生造”。比如刘心武说“《红楼梦》有些回是有回前诗的。孙玉明说,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翻遍所有版本的《红楼梦》,没有哪一回有回前诗。
    第三大误区是治学不严。刘心武把所有的批语,不管是谁的,只要对自己有用,都当成了脂砚斋的东西,而且认定脂砚斋是个女性,是曹雪芹的妻子。“气煞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忒多”这首诗就可以证明脂砚斋并非女性,但刘心武说,“过去可称女士为先生,比如冰心”。孙玉明说,但那是“五四”以后咱们把有学问的老师无论男女都可称为先生,但在“五四”之前,哪一部著作称女士为先生了呢?
    ★吴祚来:“班主任”是谁的后人?
    吴祚来将刘心武把秦可卿个案研究升格为“秦学”,讥之为“红外学”。他写道,“中国文化学术体系中又多了一门学科。遗憾的是,刘心武的研究重点不是艺术人物形象,而是艺术人物的历史身世!这种研究方式或可运用在刘心武《班主任》中,把重点放在‘班主任’是谁的后人这一问题上,这无疑是泛化研究领域,对艺术学研究来说是南辕北辙,将红学研究引入歧途。” >>>
    ◆引申阅读:
    红学研究:是繁荣还是虚热? >>>
    刘心武:“红学”应该是公众共享空间>>>
    ◆点评:刘心武在央视开讲《揭密红楼梦》的时候,又把《秦可卿之死》看了一遍,应该是一篇用现代人性观念演绎古代故事的佳作。然后再听“揭密”,还真有点侦探小说的味道。如今,正经的红学家出来捍卫红学的纯洁性了。几个误区、学术不严谨等,对刘心武应该是重磅的炸弹。只是不知,刘心武会怎么回应。
    来源:人民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