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王佩:我只对鲜活的汉语感兴趣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京报    (责任编辑:admin)
■人物简介
    王佩,网名红心杀手,《新京报》和新浪网专栏作家,编剧,现任某新锐报纸副总编。1999年与朋友创办黑板报网站和《黑板报文艺》电子周刊,鼎盛时期订户曾达12万人。2000年以一篇《猪. com》一举成名。他和其他“三大杀手”倡导的“黑通社”写作方式,被公认为是“网络搞笑文学的先锋”。从2001年开始投身报业,并成为专栏作家,作品散见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新京报》等国内近百家媒体。2002年他与张广天编导的央视《3·15晚会情景史诗剧》,第一次将一出完整的先锋戏剧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自2003年11月份始,在《新京报》连载“语文运动”专栏,广受读者好评,《正版语文》即是该专栏的结集和升级版。
    王佩说:“写而优则专栏,专栏优则出书,这好像是国内写手的必由之路。”最近他也经历了这样一条路,把他在在新京报写了8个月的“语文运动”专栏的文章结集出版,新书名为《正版语文》。本报记者就新书出版和他对汉语的理解进行了采访。
    《正版语文》的“正版”就是要回到《说文解字》、回到汉语的语言规律上来。 
    写而优则专栏,专栏优则出书
    新京报:《正版语文》这本书是怎样“诞生”的?
    王佩:《正版语文》的前身是《新京报》语文运动专栏,语文运动专栏的前身是《语文运动报》。2003年夏天我忽然心血来潮,在网上编写了一份名为《语文运动报》的试卷。这份试卷是出给理科生做的。《语文运动报》的一大作用就是打击了理科生的傲气,唤起了文科生的专业荣誉感。因为“小报”上考的题目,对文科生来说差不多是常识,对理科生来说确是巨难的问题。比如:“冒”字怎样写?潘金莲说错了哪个字,而惹得武松起了杀心?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了。“负责报道一切”的《新京报》编辑找到我,建议我开一个专栏,跟“语文运动”有关。我当即答应了。我在《新京报》的专栏,前后共写了8个月,累计120篇,共约10万字。
    写而优则专栏,专栏优则出书,这好像是国内写手的必由之路。去年年底,一个出版商找到我,建议我把语文运动结集出版。出版商觉得“语文运动”这个名字不好,听上去有“文革”遗风,所以才改成了现在的书名———《正版语文》。
    《正版语文》是一本倡导怀疑的书新京报:《正版语文》这个书名有什么含义吗?
    王佩:我知道自称“正版语文”非常大言不惭,但至少我在朝“正版”的方向努力,也就没有反对。我理解的“正版语文”就是回到《说文解字》、回到汉语的语言规律,回到现代汉语标准文本上来,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继承继承再继承,刷新刷新再刷新,思考思考再思考,寻根寻根再寻根。”
    新京报: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王佩:《正版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脑子不进水。针对身边出现的各种语文现象、生活中冒出的各种新鲜词语,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正本溯源,从辞书中、经典中找寻其出处,再放到汉语的语言习惯和常识中去考察。
    比如,现在中小学生教科书中,“腊梅”不用了,改成“蜡梅”,这种改法有什么依据?我查了《国语辞典》、《礼记》、《中国梅花图典》等书才找到答案。还有北京话里的“大爷”,我也是经过了多方的调查思考后,得出了一个假说式的结论。
    《正版语文》是一本倡导怀疑的书,我蔑视“规范”,也不迷信什么专家,凡是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研究个仔细。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遗憾有两点:一是文中还存在一些硬伤,有知识性的错误;二是文风还不够尖锐。这么多年在媒体圈里浸淫,让我渐渐丧失了童真。有些话绕来绕去,说得不够斩钉截铁,有些世故圆滑。
    新京报: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现在“国学”在一些人群里很受推崇,你也推崇吗?
    王佩:现在国学似乎有大行其道的趋势。有些地方在组织孩子们读经,我知道有些牛人现在在学中医。国学逐渐时髦起来。我对国学不感兴趣,因为太高深,太难学,人一辈子皓首穷经也学不完。我只对鲜活的现代汉语感兴趣。
    内容基本原创,也有进料加工
    新京报:《正版语文》这本书的内容形式,是不是你的首创?
    王佩:《正版语文》的内容基本上原创,也有一些进料加工。《正版语文》的素材来源基本有三种:一是身边捕捉到的语文现象或者语言故事,这方面素材大概占全书的70%以上;二是一些语言论坛里的热门话题;三是观念先行,我先入为主地接受一些语言学者的观点,再配上故事,加以引申。形式上倒没什么创新的,专栏不都是这么写嘛。把道听途说的故事,编排到自己或者朋友身上,最后来个含蓄隽永的结尾。
    网络将推动汉语的伟大复兴
    新京报:网络作为载体,给你一个便捷发布文章的机会。你觉得网络都带给你什么?你怎么看待网络给汉语带来的变化?
    王佩:网络给我的东西太多了。上个月,我们组织了一次“网络改变命运”的聊天直播,一些著名的写手、作家都去了。网络对搞文字的人来说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网络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学习和研究。网络打破了知识的私密化和“巫术化”,成为人人得以共享的资源。
    网络给汉语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没有网络的时候,生活中有许多语言关照不到的死角,我们甚至不知道怎么谈论性生活,只能说“干那事”。现在有了网络,生活的一切角落都被语言的阳光普照。网络将推动汉语的伟大复兴,我相信。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士”
    新京报:专栏在新京报刊登时,许多读者都很喜欢,也有人对你文章里的观点提出过异议,其实有些问题是学术界也没有定论的事,而你下了个结论,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结论也不一定对?
    王佩:“语文运动”专栏在《新京报》开办以来,我经常会接到在北京的朋友们的电话。他们说,每天花一块钱买一份《新京报》,就是为了看我的专栏。
    当然,我也收到过读者的Email和来信,对我的文章提出过批评。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批评太少了。我文章中讨论的一些问题,有的是语言学界争论多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我眼里,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那么难找。现在很多搞学问的人,在学问里掺杂了很多与学术无关的东西,比如门派之见、个人或者导师的面子问题,当然还有经济利益。我是草根阶层,一辈子也混不进学术圈,所以没什么顾忌。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士”。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推十合一谓之士”,“推十合一”说白了就是IQ不低,脑子不要进水。
    采写/本报记者王文静
    ■王佩语录
    说鲜活的汉语,说漂亮的汉语,说纯正而不陈腐的汉语!
    继承继承再继承,寻根寻根再寻根!创造创造再创造,刷新刷新再刷新!
    说人话,办人事!美丽汉语,美丽人生!
    ———摘自网文《运动啦,运动啦!》
    我只有两个渺小卑微的愿望:
    1、每晚带着一颗充实安宁的心睡去。
    2、每天早晨都有起床的力量。
    阿门。
    ———摘自网文《我有两个渺小卑微的愿望》
    ■朋友荐语
    网络的冲击,正好让现代汉语有了反思的机会。“语文运动”的出现,可谓正逢其时。
    ———作家、先锋戏剧导演张光天
    全民写作的网络时代,不妨读读红心杀手王佩的正版语文。
    ———新浪网总编陈彤
    不用音乐不用灯光,给王佩一枝铅笔一张白纸,这个胖子就开始跳舞了。
    ———网络作家猛小蛇
    正版语文很容易读,真正读懂就不容易了,我花了一晚上把这本书读完,在字缝中看到两个字———抓人。
    ———榕树下网站总编李寻欢
    读了正版语文才知道,我们熟悉的很多词语却有着很多我们不明白的意思,要是早二十年明白就好了。
    ———新浪网编辑张角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