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中韩高句丽遗产之争,从学术层面解决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浪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缘起:从韩国申报“端午祭”为“文化遗产”说起
    申遗,是今年中国社会为化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从五月份突然传出韩国将“端午祭”申遗的消息后,公众发出了忧患之思: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和毗邻接壤文化一脉的东亚国家,会有不断的文化之战呢?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了申遗的步伐和节奏,6月28日至7月7日在苏州,中国第一次承办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大会举办了“世界遗产展”。除展出中国29处世界遗产和各国遗产风貌外,中国部分列入预备清单的单位也将在会议展览上一展风采。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了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要在国内掀起‘高句丽’热潮,让中国明白,7000万韩国人心中的‘高句丽梦想’是不能抹去的。”这种充满民族狂热的语句是韩国第一大报《朝鲜日报》引用韩国学术界的言论。他们要求对中国将高句丽定义为中国的地方政权,韩国政府不应只在口头上采取对策,应采取实际行动。韩国外交通商部文化外交局长朴兴信7月5日表示,韩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决不能接受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中国的立场。我们将通过外交渠道确认中国媒体的报道是否反映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之后再探索对策。”此后韩国政府国政宣传处处长郑顺均表示,政府于7月16日上午在总理公馆举行了由国务总理李海瓒主持的国政悬案政策调整会议,决定成立以相关部门局长级人士组成的“高句丽史相关事务对策协商会”,目的之一是“尽早为处理高句丽史争论作好必要的准备”。
    中韩遗产大战,似乎此时才真正拉开了序幕。
    韩国:认为高句丽是东北亚“独立文化圈”的历史证据
    当7月1日中午中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通过了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议,成为中国第30个世界遗产地的第二天,同样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韩国代表团在2日向与会各国主要人士分发了一本名为《高句丽的古墓壁画》的书籍,强调高句丽的古墓壁画是能够证明东北亚形成“独立文化圈”的历史证据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根本目的在于证明,高句丽是今天朝鲜民族的祖先,而高句丽的历史,应该是朝鲜而不是中国的历史。韩国《朝鲜日报》甚至报道说,有韩国教授从国外收购的数张地图,能证明中国东北某些地方乃是朝鲜民族祖先的领土。
    中国对此反应理智而冷静。中国学者认为,应该本着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高句丽古代文明,不能将问题带到现代政治中。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项目通过审批后当场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致答谢辞,他说:“这是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带给中国人民的一份厚礼,同时又是一份光荣的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的信任、期待与激励。”他表示,中国期待着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申报的高句丽古墓群项目也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声音一:韩国严厉地攻击我方“历史帝国主义”? 
    据了解,由韩国发动的学术和舆论攻势在中国高句丽申遗前后早已来势汹涌。6月28~30日,来自蒙古、俄罗斯、土耳其和日本等国的部分学者聚集汉城世宗文化会馆,参加由韩国高句丽研究会发起的主题为“高句丽的认同性”的国际学术会议。韩国鲜文大学历史系的教授甚至在其作品《在渤海寻找韩国古代文化的秘密》中主张:“我国文化的发源地应该在以渤海湾为中心,包括韩半岛北部、辽东半岛、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半岛在内的渤海文化圈寻找。”
    对于位于中国辽宁集安市周边的高句丽遗址,中韩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光明日报》曾发表的题为《试论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对文章指出的“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应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地方政权管辖的古代边疆民族政权”这一观点,朝鲜和韩国共同展开了攻击。韩国学者以“隋朝和唐朝的皇帝能御驾亲征,与自己的地方政权的将领乙支文德和杨万春展开殊死决斗吗”为论据,质疑隋唐对高句丽的中央领导地位。
    民族主义的情绪显然影响了学术上的判断。韩国汉阳大学教授慎镛厦甚至撰文,声称这是“历史帝国主义”。这一严厉的攻击口吻,让人怀疑韩国是否还记得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卫国战争)的历史:当时朝鲜国王在日军侵略时欲“亡于天子之国”;而在明朝灭亡后,出于对明朝的感激和忠诚,朝鲜李朝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直到清末,仍有私人笔记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声音二:坚持将高句丽历史研究纳入正常的学术化研究轨道
    我国史书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是其主要原因。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3宋元丰五年(1082)二月己巳条载:“史馆修撰曾巩言:‘窃考旧史,高句骊自朱蒙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亻由],[亻由]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而立。盖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其后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由此可知,宋人对王氏高丽和高句丽的认识已经很模糊,而王氏高丽所呈现的“高丽世次”又进一步起到了误导作用,以致我国史书记载出现了明显错误。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由此也带来了今人在认识我国古代东北地区边疆政权沿革状况方面,出现了许多混乱和错误的看法。   资料是研究赖以进行并不断深化的基础。对汉文史籍有关高句丽记载的考辨,杨保隆《各史〈高句丽传〉的几个问题辨析》(刊《民族研究》1987年第1期)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但应做、可做的工作还很多。
    坚持将高句丽历史研究纳入正常的学术化研究轨道,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反对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将历史问题现实化,学术问题政治化的倾向和做法。高句丽历史既是中国历史上、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潜心研究,将科学的研究结论提供给学坛,进而推动和深化高句丽历史研究是学人的职责。至于研究结论的差歧,完全可以通过符合学术规范的规则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即使一时不能取得共识,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还可以求同存异。果能如是,高句丽历史的研究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必能有一个大的进展。
    声音三:究竟什么样的世界遗产能够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身份
    不管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都带有显著的民族特性。文化遗产是从文化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而自然遗产则是文化遗产的本源。中国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艺术和社会格局。可是,“中国目前正面临一个民族身份丧失的问题,中国文化正在失去其显著的特性,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的大街上,我们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在俞孔坚担忧的同时,他也找到了治疗文化趋同的一剂良药,“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当世界遗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时,对遗产的归属和保护也涞酶痈丛樱踔辽婕肮牍涞墓叵怠!岸允コ堑恼崾前鸵猿逋坏脑蛑唬游颐巧瓯ǜ呔淅鑫幕挪讨性蛳韵殖隽硕毖钦魏屯饨还叵怠!?/p>
    在各国将世界遗产看作重要的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及历史成就的体现时,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世界遗产能够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身份呢?
    “我们已经拥有的29项遗产里,绝大部分是反映帝王将相和封建意识形态的遗产,这是我们对待遗产认识的一种偏差。故宫、长城、兵马俑代表的仅仅是中国封建王朝贵族文化的那部分,只把这些展示给世界,中国给人留下的还是封建帝王国家的印象,人民、土地却不知道在哪里。未来中国遗产的申报应该挖掘代表人民大众的文化和精神,探索人与土地更深层次的关系。”而此次韩国的申报,则从外部刺激了我们的神经。有些人为此“义愤填膺”,但笔者以为不必,因为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国人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声音四:申遗以后怎么办
    世界遗产最直接的一个效益,便是在巨大的名声中实现旅游业的发展,不过,有专家指出,世界遗产其实具有多种功能,绝不仅仅意味着旅游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表示,世界遗产是人类的财富,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对其功能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旅游功能这一点上。他表示,世界遗产有它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特别是对于和自然有关的世界遗产而言,“科学研究应该是世界遗产最重要的功能。如果没有科学研究,就根本认识不到世界遗产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对‘三江并流’进行研究,我们不会发现这个地方的地质学价值,不会认识到它的独一无二”!
    谢凝高认为,世界遗产的第二个功能是教育,其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任何一个国家都将其世界遗产当作国家的一种荣誉,更有甚者将其作为一种国家的政治形象和文明形象对公众宣扬;二是科普教育,我们可以利用世界遗产对游客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
    世界遗产的第三个功能才是旅游。尽管这一点已是人所共知,但是旅游业对遗产地的现状破坏也非常显著,为保护世界遗产原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很多国家甚至禁止本国世界遗产地发展以营利为目的的旅游。
    申报以后怎么办?
    双赢最好:中韩政府同意从学术层面解决高句丽遗产之争
    对朝鲜媒体对于高句丽事件的激烈言论,中国学者认为,应该本着历史、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高句丽古代文明,不能将问题带到现代政治中。中华民族和朝鲜半岛上的民族历史,是不应也不能被硬性割裂开来的。从明清两代,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使得朝鲜在多次受日本入侵时获得中原的全力支持。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就曾说道:“16世纪末,日本为了侵略当时的明朝,要求朝鲜王朝借道。朝鲜王朝予以拒绝,于是日本侵略了朝鲜。那时明朝出兵韩半岛,为击退日本侵略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作出了莫大的牺牲。朝鲜王朝不忘旧恩,祭祀往朝鲜派兵的明崇祯皇帝,一直到朝鲜王朝灭亡为止,历时300年。”
    中国和韩国当前的关系,按照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的说法:“中国与韩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外交关系中是最好的。”根据今年4月份韩国国内的舆论调查结果,63%的韩国执政党(开放的我们党)国会议员认为韩中关系比韩美关系重要。为此,对高句丽王陵遗址的争论,中韩政府达成协议,从学术层次解决问题。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