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信军 酒,古人用于祭祀,礼乐及治病疗疾,如“祭祀必以酒,礼乐必以酒”。同时也应用于医学领域,如黄酒、药酒(有泡制用的,有作为药引子服用的)、火酒(治疗外伤,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 喝酒,古称之为“品酒”,即品尝酒之醇度、香味等。认为酒行气壮神、宣通经络,有润肌肤、益颜色、通荣卫、理气御寒,避瘟气等功效。然而,过则生害矣。如著名医学家扁鹊说:“久饮常过,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 饮酒不欲多,多即吐,伤肝损肾。(资料图) 《本草纲目》中说:“酒饮之,体软神昏,是其有毒也(指多饮容易导致酒精中毒)。”同时指出:酒醉未醒或呕吐,大渴饮冷水、饮茶,使酒精入肾脏,为停毒之水,易患腰脚重肿,膀胱冷痛等症。饮酒不欲多,多即吐,伤肝损肾。并告诫:醉后不可当风而卧,不可吹凉风。酒醉、饭饱后不可行房事,轻者令人面皱无光、咳嗽;中者伤及肝肾等脏;重者伤绝脏脉,折寿损命。 酒能养生,亦能害生。少饮则益,多饮则反。《混俗颐生录》说:智者饮之则智,愚人饮之则愚。消忧畅志,发怒宣言(指以酒浇愁或借酒发疯),皆由此物。是以先王饮之以礼乐,贤人饮之以陶情性,常人饮之逞荒欲。大醉极伤心神,肝浮胆横,招风败肾(易招风寒而损肾),毁筋腐骨莫过于酒。好酒之人,必多患肺气兼风,腰膝沉重或膀胱冷痛等症。 茶,古人多应用于养生、医药方面。认为饮之可以提神解乏,除脂解腻,清心明目、消渴去暑,有促进肠胃消化的功能和作用。茶叶中还含有较丰富的氟,可以补充人体钙质,预防龋齿,去除口臭等。 茶饮者,宜热、宜少。(资料图) 喝茶,又称为“品茶”。古人还将茶与“道”结合,认为喝茶不仅为了解渴消暑,而是“清心、养性;谈玄、论道”。故又称之为“品茶论道”或“茶道”。这是对茶的最高褒扬,及“品”的最高境界。 关于饮茶,据《本草纲目》中说:“茶饮者,宜热、宜少。久食去人脂(能除脂肪),令人瘦,下焦虚冷。”喝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什么样体质的人都宜喝。酒能醉人,茶亦能醉人,故不宜多喝。体质强、吃得胖、易上火的人宜喝茶;体质瘦小,气血虚弱的人则不宜多喝。 另外,晚上不宜喝茶。饥饿时不宜喝茶。隔夜茶犹须忌之(即先一天的茶水,第二天不能再喝)。生病及治疗期间不宜喝茶。水不开泡的茶不宜喝。霉变的茶叶不能喝。服药不宜用茶水、茶凉不宜再饮等。 (编辑:景卿)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