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何谓“七情六欲”及“修性炼命”?

http://www.newdu.com 2018-02-28 腾讯道学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性者,心也;命者,身体、生命也。修性炼命,即修炼心性、保养生命。修性炼命,贵在养心、修心,正心定意。所谓的修性以保神(保神,即指保养心性),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道德经》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嵇康集》中说:世人不察,以声色是耽(指贪图声色之美),目惑玄黄(双眼被刺激的美色所迷惑),耳听淫声(双耳贪图邪淫美声),以滋味煎其脏腑(指贪图美滋厚味),醴醪煮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大喜大怒,伤精败气),思虑销其精神(过度思虑,伤及精神),哀乐殃其平粹(过度悲哀,殃及脏腑)。而善于养生者,清虚静泰,少思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指不贪求,不图取);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知道美滋厚味不利于养生,故不贪得);外物以累心不存(知道贪图物欲则累心伤神,故不留),神气以醇泊独著(独存正气以内,不被外物所染)。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旷然豁达,故无忧患)。
    
    修性炼命,贵在养心、修心,正心定意。(资料图)
    道教养生学认为,过度的心理情绪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来袭、肌体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情志活动变化的异常,会直接累及人体内脏,从而生发多种病症。
    如怒则伤肝,会出现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状况。过喜则损伤心气,气动则神散而邪气集,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思虑过度则气结,易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憔悴、气短、乏力、郁闷不适等。忧和悲都能伤及肺脏,恐则气下,易出现诸如耳聋、耳鸣、头晕目眩,甚至男人阳痿,女人经事不调等症。
    
    养生之法,因人、因时、因病、因地而异。(资料图)
    《西山记》中说:“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欲,六欲伤于外;喜、怒、哀、乐、好、恶、思,谓之七情,七情伤于内。”故《抱朴子养生论》说:“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并说:“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指易受风寒邪毒),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憔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机则智虑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于刀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道教性命之学、养生之本,注重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并认为七情六欲乃生之常情,以上所谈十二少与十二多也为养生所重,故不可多亦不可少,所谓过则为害矣。养生之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要因人、因时、因病、因地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而炼之。
    (编辑:景卿)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