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学道之首,莫先乎斋:道教的八节斋

http://www.newdu.com 2018-04-24 腾讯道学 牧之 参加讨论

    文/牧之
    《说文解字》中说“斋,戒,洁也”,即古代在祭祀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
    
    斋,戒,洁也(资料图)
    《庄子·人间世》中记载颜回向孔子请教如何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并指出这不是祭祀之斋,而是精神上的斋戒。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而对于道教来讲,除了“心斋”等“内斋”之外,另外还有“外斋”,即在特定的斋日里奉行“斋戒”仪式。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资料图)
    在“斋戒”时期内,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的内容行事。只有这样,行法时才能有天神护佑,心神感应。斋戒制度是道教仪式最基本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正如《云笈七签》卷三十七引《三天内解经》说:
    “夫为学道,莫先乎斋。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至神,与道合居。能修长斋者,则道合真,不犯禁戒也。故天师遗教,为学不修斋直,冥如夜行不持火烛,此斋直应是学道之首。”
    八节日斋即在每年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特定的日子里虔诚奉行清净斋戒,忏悔自过,礼敬神灵,并试图与神灵沟通。
    
    只有守斋,行法时才能有天神护佑,心神感应(资料图)
    因为这八个日子里不仅有天界的值神记人善恶,考察世人的功过,定夺世人的祸福和寿命长短,而且在此八日持守斋戒更能够使世人的行为符合宇宙自然的运行法则,尽量达到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以此求得上天神灵的赦宥,得道成仙。
    在这些特定日期,来自天界、神灵世界和人体内部的神灵对人功过罪福的考校,构成了中古道教定期斋戒制度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壖窃亍鞍私谡”的道教经典很多。其中有东晋时期天师道的《太上老君中经》,上清派的《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南朝陶弘景所编撰的《登真隐诀》和《真诰》这二部影响深远的道书,灵宝派的《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等经典。
    
    老子图(资料图)
    而其中《太上老君中经》和《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的记载尤为详细。
    “八节斋”内容和仪式
    《太上老君中经》收录于《道藏》太清部,据学者考证,此经大概出于东汉,并在魏晋时期被天师道所吸收。《太上老君中经》记载“八节日”之一的“秋分日”具体内容如下:
    “常以八月秋分之日,案比计算,常先之一日,后之一日,正节之日,凡三日。入室勿出,常以鸡鸣时思之,平旦兆悦之,至日禹中时止,为之三日。被发西北向,偃卧纵体,无令他人见之,豫敕家中人无得有声。先斋戒沐浴,至其日入静室中,安心自定。”
    
    常以八月秋分之日,案比计算(资料图)
    壙杉斋戒的日子其实要准备三天,即正日的前一天就要斋戒沐浴早早做准备。正日当天的清晨时分就要在家里的静室中披发仰卧,向着西北方向“存思”冥想,以达到与神灵的交通,直到中午时分。后一天还要继续这样的“安心自定”,凡三日才能结束此次的斋戒。除了“存思”的环节,同时还要:
    “先祝之曰:‘曾孙小兆某甲好道,愿得长生。今日秋分之日,天帝使者夏里黄公来下吾身中,案比总阅,诸神不得逋亡,皆当来会。’
    从上三呼之,比为之,日三呼之,三日九呼之,日中乃止。即言曰:‘司录六丁玉女,削去某死籍,更著某长生神仙玉历,急急如律令。’即日有天帝无极君,教自应曰:‘诺。’
    下床,回向再拜,谢天神,一身道毕此矣。”
    
    《古灵宝经密文》(资料图)
    这就是说在召请神灵后,要一日三次、三日九次地对神灵陈述祷告和祈求,祈请掌管命籍的司录等神灵削去死籍中的名字,将其重新著录在长生神仙玉历中,随后是拜谢天神。此说明《太上老君中经》相关斋戒仪式是通过纯粹的内在修炼,以此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
    可见,在东汉时期,《太上老君中经》已经有相当完整的定期斋戒制度,而“八节日”则是其最重要的定期斋戒日期。
    该经对东晋末年古灵宝经《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也有着重大影响,但《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对“八节斋”的记载则与《太上老君中经》所记载的“八节斋”有着稍微不同的性质:
    “八节之日,是上天八会大庆之日也。其日,诸天大圣尊神、妙行真人,莫不上会灵宝玄都玉京山上宫,朝庆天真,奉戒持斋,旋行诵经,各遣天真威神,周行天下四海八极,五岳名山学人及得道兆庶,纠察功过轻重,列言上宫。其日诸天星宿、日月璇玑、地上神祇,莫不振肃。”
    
    朝庆天真,奉戒持斋,旋行诵经(资料图)
    “凡是修斋持戒,宗奉《天文》,皆为五帝所举,上天右别,书名玉历,记为种民。告下三官,神灵侍卫,门户整肃,万灾不干。至学之士,三界司迎,神仙度世,上为真人。为恶犯戒,司考所纠,移付地官,长为罪民。”
    壐玫谰记述“八节之日”修斋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这是天神考校人世间功过罪福的日子,这也构成了这部古灵宝经定期斋戒制度最核心的内容。“八节之日”期间,诸天尊神,周行四海八极,五岳名山,纠察世人的功过罪恶,根据他们的善恶轻重实行赏罚。
    到了隋唐时期,道教的“斋戒”日期越来越多,斋戒的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唐代茅山宗师潘师正所撰《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其经教思想已融合了历史上道教各派,该书记载的“八节斋”更为详细:
    “八节日仙官会,已前有不同。立春日,太极真人会诸仙真,刻玉简,记仙名。春分日,太素真人会诸仙官,于昆仑瑶台校定真经。立夏日,五帝会诸神仙于紫微宫,见四真人,论求道者之功罪。夏至之日,天上三官会于司命何侯,校定万人罪福,增年减算。”
    
    周行四海八极,五岳名山(资料图)
    “立秋之日,五岳真人会谒黄老君于黄房云庭之山,集仙官,定神图灵药。秋分之日,上皇太帝君登上清,集众真万仙,会于寥阳之殿,共议定天下万人罪福,记学道求仙之勤懈,疏犯过日月修行善恶刑罚之科,根源修例,副之司命,书于黄箓。”
    “立冬之日,阳台真人会诸仙人,定新得道,始入名仙录。冬至之日,众仙诣方诸东海青童君,刻定众仙籍,金书内字。”
    以上可知,“八节日”的每一个日期值日的天界神仙都有变化,但形式都是一样的,即众神按照世人的罪恶,考察人的祸福,增加和减少人的寿命。
    “八节斋”斋戒的渊源
    综上所述,汉代《太上老子中经》奠定了道教“八节斋”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而东晋时期的古灵宝派《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则吸收了《太上老子中经》和上清派的斋戒时期,对“八节斋”的内容和斋仪作了更为充分的发挥。其实,汉唐道教的“八节斋”等定期斋戒制度,完全是建立在本土宗教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
    
    《礼记》书影(资料图)
    最早的渊源则是《礼记·月令》等所代表的先秦至秦汉的国家祭祀制度。《礼记·月令》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的祭祀和斋戒都有明确规定。例如,该书记载孟春之月(即一月)的“立春”中说: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道教的“八节斋”直接渊源于先秦秦汉国家祭祀制度。无论是古代国家祭祀礼制,还是早期道教,其定期斋戒制度始终贯穿着中国传统的斋敬神灵观念和阴阳五行等宇宙论观念。
    
    传统的祭祀斋戒具有斋敬神灵以及与神灵沟通的功能(资料图)
    自战国至秦汉以来,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传统的祭祀斋戒不仅具有斋敬神灵以及与神灵沟通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协调阴阳和参与宇宙运化的特殊意义。故古代国家祭祀制度对早期道教斋戒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