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文子:在老子眼中,管理者到底该怎么干?

http://www.newdu.com 2018-04-24 腾讯道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文子》:“老子曰:求不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不能使祸无至,信己之不智,而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让。祸之至非己之所生,故穷而不忧,福之来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是故闲居而心乐,无为而治。”
    
    求不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资料图)
    老子说:“管理者应力求做正确的事,但不憎恨人家的批评;力求修爱民之德,但不指望得到赞誉。管理者不可能使祸患不来,但应相信自己未致祸;不可能使福荫必至,但应相信自己在造福。”
    “如果祸患不是自己所引起,遇到穷困也不会忧愁;如果福荫不是自己所带来,命运虽通达,也就不值得骄傲。因此高明的管理者,总是能做到闲居而乐,无为而治。”
    此段是老子劝告管理者,要顺应自然、民心来进行治理,不要掺入过多个人意志,让自己患得患失。这主要阐述了三个观点。
    
    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资料图)
    第一,力求正确,不憎批评;修德由己,毁誉由人。这就是劝告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遵道而行,力求施政举措合适、恰当、正确。不要盲目、随意、任性地做事,给百姓带来不必要的灾难和困苦。
    对于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应该虚心听取,认真分析,然后决定是否采纳,而不是充耳不闻,甚至报复打击。修持爱民的德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捞取政绩,而是真正为民做事,利益民众。
    第二,无使祸至,信己未致;无使福来,信己造福。管理者不可能一定使祸患都不来,但是要让自己不是制造灾祸的源头,不要追根溯源地查找问题原因之后,发现祸患其实来自自己错误荒谬的决策和举措上。
    
    不能使祸无至,信己之不智(资料图)
    管理者可能无法一定给百姓带来福荫,但是要去做那些为民造福的善举,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
    第三,祸非己生,穷而不忧;福非己成,通而不矜。不测之祸不能防,但是灾祸如果不是管理者引起的,遇到穷困的境况也不用忧愁,因为问心无愧。福荫如果不是管理者带来的,命运虽通达,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并没有给老百姓做什么好事,没有管理者应有的作为。
    最后,老子指出,高明的管理者,总是不过多干预百姓的生活,从而能够闲居而乐。总是能够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来治理,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让(资料图)
    应该说,老子针对当时的战乱、暴政和苛政,提出的这些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正确的。他特别强调管理者不要乱为,不要妄为,要懂得顺应。然而战国和秦朝的统治者都没有采纳他的观点。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黄老之术”的实践效果是非常好的。经过战国的连年战乱、秦王朝短暂的严酷统治和起义战争之后,生产力遭到破坏极大。老百姓渴望安定的生活,当权者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经济。
    
    汉文帝刘恒(资料图)
    西汉初年与民休息,结果缔造了强汉王朝,这与汉初几十年来坚持贯彻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紧密相联。西汉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得到了飞速地恢复与发展,从而产生了“文景之治”。这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出现的第一个盛世。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道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